微博恰饭这些年,连用户数据都管不好了?

1978次阅读  |  发布于4年以前

昨天(3月19日),微博网友@安全_云舒(微博认证为默安科技创始人兼CTO,原阿里集团安全研究实验室总监)转发了一条微博,掀起了一场关于 “微博数据泄露” 的讨论。

本以为用户数据泄露这种波及广、隐患大的问题随着舆情的发酵,最终会触发一些相关调查,至少会让微博迫于压力给出一个正式的整改措施或向每位用户传达一下警示通知。

结果,我还是 too young too simple。直到3月19日晚间,用户等到的不过是微博官方云淡风轻的回应:

数据泄露属实,目前微博已经及时强化安全策略,并将不断强化。但微博不提供用户性别和身份证号等信息,也没有“根据用户昵称查手机号”的服务。因此这起数据泄露不涉及身份证、密码,对微博服务没有影响。

然后,提出问题的“安全_云舒”删除了多条相关微博(或被限流已不可见),出来与网友battle的微博安全总监罗诗尧删除了相关留言。

一件波及5.16亿微博用户(微博2019全年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5.16亿)的安全事件就这样如同盖子把臭水井捂住一般,不了了之。

其实,从3月19日上午@安全_云舒转发那条微博时,其微博下已经有多位网友留言称自己也疑似遭遇了数据泄露,且泄露信息多为手机号。

与此同时,网络流传一份1799 元的打包售卖截图显示,这份疑似微博个人数据的“商品”泄露内容包含用户手机号。

而且,在《南方都市报》前一日的报道中,多个安全监测平台曾监控到暗网用户于3月4日发布一则名为 “5.38亿微博用户绑定手机号数据,其中1.72亿有账号基本信息”的交易信息,售价1388美元。

其中绑定手机数据包括用户ID和手机号,账号基本信息包括昵称、头像、粉丝数、所在地等。

安全监测平台监控到的暗网交易信息

微博CEO王高飞(@来去之间)对此事件评论道:“是2014年以前网易那次撞库的,这就没意思了。”言辞间,颇有被人挑事的无辜感。

问题是,他的评论下面,立马有网友出来打脸:“我的微博是2019年7月份注册的,也可以查到绑定的手机号。应该确实是被脱库而非接口枚举,因为绝大多数绑定号码都可以查到,泄露的数据量很庞大有几亿条。”

甚至,早在3月18日微博安全总监罗诗尧就出来和网友battle,声称此次泄露的手机号是 “2019年通过通讯录上传接口被暴力匹配的,其余公开信息都是网上抓来的,大家洗洗睡吧,别乱分析了。”

微博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企业,有义务防范和监控用户数据泄露现象发生,就算不是脱库,此次微博用户数据泄露也是事实。而这两位微博“领导”的回复,完全看不到一丝丝的责任心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最新版《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要求:发生安全事件后,个人信息控制者应及时将事件相关情况告知受影响的个人信息主体,如难以做到,也应发布警示信息。

但事件发酵至今,我们没有等到微博关于数据泄露的相关警示通知。

根据《2019 年云安全报告》显示,在所有的数据泄露事件中,科技行业数据泄露事件最多,占比为 37%。毕竟科技行业作为信息化、数字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在发挥数据价值方面更游刃有余。

往近了说,2018年数据泄露事件中,瑞智华胜被爆出通过劫持运营商流量,窃取了30亿条用户数据,包括腾讯、阿里、今日头条在内的96家互联网公司数据遭到泄露;华住开房信息泄露事件,用户5亿条开房信息遭到泄露。

可怕的是,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即使动辄上亿的数据泄露波及到自己,在尚未造成实质性损失前,感知都是麻木的。

一方面,各大公司/平台屡屡爆出用户数据泄露的新闻,用户变得越来越不重视直到漠不关心;另一方面,黑产日趋成熟,从拖库到洗库再到撞库,层层榨取用户数据剩余价值,防不胜防。

所以,用户作为最大受害者,从事不关己的麻木到持续遭受数据泄露带来的电信欺诈、人肉搜索、账户被盗却有口难言。

诚然,当互联网服务都基于中心化架构时,出现数据泄露是必然事件且一直在发生。但防范此类事件发生,首先是各平台不可推卸的责任。

数据泄露冰山理论

敏感数据是什么、存放在什么位置、流转经过哪些节点、数据泄露后如何溯源追责都是企业必须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问题。但微博在此次事件中暂且不论是否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至少在回应的态度上都充满了傲慢。

这几年,营销号、明星、网红在微博花式秀下限,什么破事都来炒作,搞得微博乌烟瘴气。但其近乎荒谬的自审标准、充沛的娱乐流量却造就了当下微博满屏营销推广的消费主义陷阱。

微博试图在让用户明白一个道理:当你使用一个免费商品时,你自己就变成了商品。就如同网游里普通玩家最终沦为人民币玩家寻找优越感的存在。

但我更希望你能明白:

数据强权的时代,用户在享受移动互联网浪潮带来的极度便捷时,也让数据轨迹成为个体难以逃脱的阿喀琉斯之踵。它们记录消费和财富,也记录了你的情绪和欲望,最终科技公司用它们编织成数据牢笼,掌控我们的生活。

作者 | 黄青春 首发 | 虎嗅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917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