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8引擎的JavaScript内存机制

519次阅读  |  发布于3年以前

前言

对于前端攻城师来说,JS的内存机制不容忽视。如果想成为行业专家,或者打造高性能前端应用,那就必须要弄清楚JavaScript的内存机制了

先看栗子

 function foo (){
       let a = 1
       let b = a
       a = 2
       console.log(a) // 2
       console.log(b) // 1

       let c = { name: '掘金' }
       let d = c
       c.name = '沐华'
       console.log(c) // { name: '沐华' }
       console.log(d) // { name: '沐华' }
  }
   foo()

可以看出在我们修改不同数据类型的值后,结果有点不一样。

这是因为不同数据类型在内存中存储的位置不一样,在JS执行过程中,主要有三种内存空间:代码空间

代码空间主要就是存储可执行代码,关于这个内容有点多,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有详细介绍

咱们先看一下栈和堆

栈和堆

在JS中,每一个数据都需要一个内存空间。而不同的内存空间有什么区别特点呢?,如图

调用栈也叫执行栈,它的执行原则是先进后出,后执行的会先出栈,如图

栈:

堆:

为什么会有栈和堆之分

通常与垃圾回收机制有关。每一个方法执行时都会建立自己的内存栈,然后将方法里的变量逐个放入这个内存栈中,随着方法执行结束,这个方法的内存栈也会自动销毁

为了使程序运行时占用的内存最小,栈空间都不会设置太大,而堆空间则很大

每创建一个对象时,这个对象会被保存到堆中,以便反复复用,即使方法执行结束,也不会销毁这个对象,因为有可能被另一个变量(参数传递等)引用,直到对象没有任何引用时才会被系统的垃圾回收机制销毁

而且JS引擎需要用栈来维护程序执行期间上下文的状态,如果所有的数据都在栈里在,栈空间大了的话,会影响到上下文切换的效率,进而影响整个程序的执行效率

内存泄露和垃圾回收

上面说了在JS中创建变量(对象,字符串等)时都分配内存,并且在不再使用它们时“自动”释放内存,这个自动释放内存的过程称为垃圾回收。也正是因为垃圾回收机制的存在,让很多开发者在开发中不太关心内存管理,所在在一些情况下导致内存泄露

内存生命周期:

  1. 内存分配:当我们声明变量,函数,对象的时候,系统会自动为它们分配内存
  2. 内存使用:即读写内存,也就是使用变量,函数,参数等
  3. 内存回收:使用完毕,由垃圾回收机制自动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

局部变量(函数内部的变量),当函数执行结束,没有其他引用(闭包),该变量就会被回收

全局变量的生命周期直到浏览器卸载页面才会结束,也就是说全局变量不会被垃圾回收

内存泄露

程序的运行需要内存,对于持续运行的服务进程,必须及时释放不再用到的内存,否则内存占用越来越大,轻则影响系统性能,严重的会导致进程崩溃

内存泄露就是由于疏忽或者错误,导致程序不能及时释放那些不再使用的内存,造成内存的浪费

判断内存泄露

Chrome浏览器中,可以这样查看内存占用情况

开发者工具 => Performance => 勾选Memory => 点左上角Record => 页面操作后点stop

然后就会显示这段时间内的内存使用情况了

  1. 一次查看内存占用情况后,看当前内存占用趋势图,走势呈上升趋势,可以认为存在内存泄露
  2. 多次查看内存占用情况后截图对比,比较每次内存占用情况,如果呈上升趋势,也可以认为存在内存泄露

Node中,使用 process.memoryUsage 方法查看内存情况

console.log(process.memoryUsage());

判断内存泄露以heapUsed字段为准

什么情况下会造成内存泄露

  1. 没有声明而意外创建的全局变量
  2. 被遗忘的定时器和回调函数,没有及时关闭定时器中的引用会一直留在内存中
  3. 闭包
  4. DOM操作引用(比如引用了td却删了整个table,内存会保留整个table)

内存泄露如何避免

所以记住一个原则:不用的东西,及时归还,有道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1. 减少不必要的全局变量,比如使用严格模式避免创建意外的全局变量
  2. 减少生命周期较长的对象,避免过多的对象
  3. 使用完数据后,及时解除引用(闭包中的变量,DOM引用,定时器清除)
  4. 组织好逻辑,避免死循环造成浏览器卡顿,崩溃

垃圾回收

JS是有自动垃圾回收机制的,那么这个自动垃圾收集机制是怎么工作的呢?

回收执行栈中数据

看栗子

function foo(){
   let a = 1
   let b = { name: '沐华' }
   function showName(){
       let c = 2
       let d = { name: '沐华' }
  }
   showName()
}
foo()

执行过程:

如图

回收堆中的数据

其实就是找出那些不再继续使用的值,然后释放其占用的内存。

比如刚才的栗子,当foo函数和showName函数执行上下文都执行结束就清理了,但是里面的两个对象还依然占用着空间,因为对象的数据是存在堆中的,清理掉的栈中的只是对象的引用地址,并不是对象数据

这就需要垃圾回收器

垃圾回收阶段最艰难的任务就是找到不需要的变量,所以垃圾回收算法有很多种,并没有哪一种能胜任所有场景,需要根据场景权衡选择

引用计数

引用计数是以前的垃圾回收算法,该算法定义"内存不再使用"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一个对象是否有指向它的引用,如果没有其他对象指向它,就说明该对象不再需要了

但它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循环引用

就是如果有两个对象互相引用,尽管他们已不再使用,但是垃圾回收不会进行回收,导致内存泄露

为了解决循环引用造成的问题,现代浏览器都没有采用引用计数的方式

在V8中会把堆分为新生代和老生代两个区域

新生代和老生代

V8实现了GC算法,采用了分代式垃圾回收机制,所以V8将堆内存分为新生代(副垃圾回收器)和老生代(主垃圾回收器)两个部分

新生代

新生代中通常只支持1~8M的容量,所以主要存放生存时间较短的对象

新生代中使用Scavenge GC算法,将新生代空间分为两个区域:对象区域和空闲区域。如图:

顾名思义,就是说这两块空间只使用一个,另一个是空闲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

正因为新生代中空间不大,所以就容易出现被塞满的情况,所以

老生代

老生代特点就是占用空间大,所以主要存放存活时间长的对象

老生代中使用标记清除算法标记压缩算法。因为如果也采用Scavenge GC算法的话,复制大对象就比较花时间了

标记清除

在以下情况下会先启动标记清除算法:

标记清除的流程是这样的

由于垃圾回收阶段,会暂停JS脚本执行,等垃圾回收完毕后再恢复JS执行,这种行为称为全停顿(stop-the-world)

比如堆中数据超过1G,那一次完整的垃圾回收可能需要1秒以上,这期间是会暂停JS线程执行的,这就导致页面性能和响应能力下降

增量标记

所以在2011年,V8从 stop-the-world 标记切换到增量标记。使用增量标记算法,GC 可以将回收任务分解成很多小任务,穿插在JS任务中间执行,这样避免了应用出现卡顿的情况

并发标记

然后在2018年,GC 技术又有重大突破,就是并发标记让 GC 扫描和标记对象时,允许JS同时运行

标记压缩

清除后会造成堆内存出现内存碎片的情况,当碎片超过一定限制后会启动标记压缩算法,将存活的对象向堆中的一端移动,到所有对象移动完成,就清理掉不需要的内存

结语

点赞支持、手留余香、与有荣焉

感谢你能看到这里,加油哦!

参考

浏览器工作原理与实践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917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