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erless 2.0,鸡蛋还是银弹?

412次阅读  |  发布于3年以前

2021,新年快乐。

本篇旨在介绍 Serverless 如今应用到应用(非病句)的各种困境,以及帮助用户如何去规避一些问题,提前了解方向。

浪潮

在 2014 年 Serverless 冒头至今,已经有无数的勇士在前面探路,阿里、腾讯、亚马逊、百度、华为等都不断的推出自己的云服务,想要在这一浪潮中分一杯羹。除了最早的亚马逊,国内的战争一直在不温不火的进行,除了抢占市场外,还在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凭着新方案,吸引大波用户。

全球来说,Serverless 整体的趋势还算不错,特别是国内腾讯阿里的推动,热潮不断。对比其他的关键字,我们发现 Serverless 和微服务都在持续增长中,总体说,轻量化、分布式、可维护是一个趋势,这符合当下的编码习惯。

数据来源于 Google Trends

阿里云借由原有的首发优势,同时,加上首个支持预留/按量实例混合伸缩和预付费模式这些能力,不断扩大用户基数,同时在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活动中应用落地,使得稳定性整体又上了一个台阶。同时在 2020 年 7 月信通院可信云大会上,阿里云函数计算 FC 以 21 项测试全部满分的成绩首批通过可信云函数即服务认证。

图片来自阿里云 2020 线上峰会

腾讯借由现有的小程序体系,结合小程序云开发,和 Serverless 绑定,让用户迅速增长起来,这步棋还是下的恰到好处,能让很多开发者无缝的享受到云的能力,既便利又能扩大影响力。

图片来源于腾讯云

在一年的营销和推广之下,不断有人尝试和使用,在国内激起了不小的水花,也不乏有满足,整体将业务迁移到 Serverless 体系的,也有胆小的,在远处观望。

好在有大公司的不断推动,阿里淘宝、飞猪、高德、考拉,以及京东、滴滴、字节等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步尝试把业务迁移到 Serverless 环境,一方面给其他观望的人打了样,也促进了整个生态的正循环。

抛开这些大企业,中小型企业,个人开发者依旧是科技领域的大多数,除开观望的,剩下的,都是跃跃欲试,想用但是摸不着门道的人群,现在各家云厂商在发力争取的,也正是这部分人。而现有问题最大的,正也是这部分用户。

困境

很久之前,我们开发的软件由 C/S 和 MVC 的架构,转变为 SOA,从单体架构,到服务化,再到更细粒度的微服务化,应用开发之初就是为了应对业务的特有的高并发、容错等特性,需要很高的性能及可扩展性。

几十年前(1975 年)Fred Brooks 就在 The Mythical Man-Month 中就写到了这句话。

那么,Serverless 会是解决软件开发的复杂度和效率之间那颗银弹吗?

从 CNCF Cloud Native Interactive Landscape 中,我们可以发现,做基建(托管平台)的企业有不少,我们了解的阿里云,腾讯,华为,amazon 等都在其中,而 Framework 以及更上层的业务工具场景其实不算很多,抛开 aws 的几个工具,只有 Python,JavaScript,和 Java 的工具,比较出名的 Serverless Framework 加上 Spring Cloud Fucntion,基本上能涵盖全球的很大一部分场景。

对于 Python、JavaScript 这种天生支持 Lambda 的开发语言,和 FaaS 简直是完美结合。Serverless Framework 的调研报告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NodeJS、Python 是 FaaS 使用率前二的语言。

图片来源于 阿里云技术博客

我们知道,因为 JVM 占用的内存比较大,所以 Java 应用的启动会有点慢,不太适合 FaaS 这个场景,这也是 Java 在使用率上偏低的原因。

所以在整个 Serverless 架构上,语言适合度占了非常大的部分。这也带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用户人群和基数。

身为前端,大部分的场景都在前台页面展示、渲染,跟 JavaScripts/HTML/CSS 打交道,很少涉及服务端的部分,唯一有交集的则是 Node.js 开发者,在前后端领域都有着不错的输出。

而 JavaScript 在各家云平台占优的趋势下,是否在使用的,正是这部分人群。这部分人群隶属于前端,自前端分化而来,但是基数相比传统后端,还是难以快速增加。

如何尽可能满足原有已经满足的人的需求,同时还要扩大使用人群,收割市场,这正是各家云平台争相角逐之处,也是当前的困境之处。

抉择

为了解决当前的人群问题,只有不断的尝试,至少国内的云厂商在这一方面一直在突破。我们能看到的,这一年,一直在做的:

阿里云上的 Serverless 产品更是帮助微博、石墨文档、跟谁学、Timing、联合利华等数万家企业客户成功落地 Serverless,覆盖前端全栈、小程序、新零售、游戏互娱、在线教育等全行业应用场景。可以看到,在企业的业务落地方面,阿里云还是非常快速的。

除了函数计算 FC 和 SAE 两款产品之外,阿里云 Serverless 产品矩阵还包括面向容器编排的 Serverless Kubernetes、以及面向容器实例的 ECI 等,它们构成了当前所有云厂商中最完整的 Serverless 产品家族。

基本上,阿里云已经将现有各种场景迁移到 Serverless 的路子打通,从应用迁移,容器化,函数化等几个方面都包含了,同时也在弹性的角度,用实际的商业价值(钱)来吸引客户。很明显,阿里云已经认识到当前的桎梏,在尝试不同场景,不同语言的突破。

相对的,腾讯云在这个层面,更偏向于体验,一站式,极速部署,让用户已极低的成本切入,以体验为粘度去吸引用户。下面的广告我们在访问公众号,网站时经常会看到。

这一年,我们收到腾讯云的培训推送很多,从年初的 Serverless Framework 集成,到后面的 Serverless Days,以及 CloudBase Serverless 云端一体化产品方案等等。

从容器层 Custom Runtime 方案,到应用层平台方案,腾讯云也都有一一对应,甚至在去年底,还发布了国内首个 Serverless Mysql 数据库(有意思)。

这些林林总总的变化,都是源自于不同用户层面的需求,都是在争一个用户群,以及未来的商业化体系。

云计算正在各领域持续深化其影响力,同样,各领域下日益变化的需求,也在倒逼云计算不断进行自我优化。

反观用户侧,除了下定决心吃螃蟹的企业们,剩下的更多的是听着免费就来入场的羊毛党(别小看他们,只要是不花钱,什么奇怪的事情都会做),以及抱着学习的心态和部署个人服务的用户。

云平台更想吸引的是后者。这部分人群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我们会发现,现有的云平台,还处在一个吸引用户,让用户自行摸索的阶段,并没有做出对比,或是 Serverless 和传统的区别之处。

棒槌

去年一年,阿里双促使用了 Serverless 扛下了大流量,也有其他公司纷纷使用了 Serverless 应用到业务的案例,这些,其实都是建立在足够强的保障体系下的实践,如何应用到自己或者企业的业务身上,才是真正的难点。

对一个企业很简单的事情,比如要求提供几台虚拟机,对个人开发者可能就是非常困难的。大公司有各种缓存服务,有各种兜底的能力,而小公司或是个人开发者,只能听听,一笑而之。之前 netflix 实行业务微服务化,拆开了非常多的接口模型,并做了足够的分布式架构和管理体系,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学习并落地的。沉淀下来的只有经验。

对于用户来说,在这纷繁的宣传中,需要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一般会先行熟悉,然后从自己比较了解的平台入手。核心会有几个疑问:

比如传统应用如何上 Serverless,现有平台提供的的迁移已存在的业务上 Serverless 方案,基本使用的是 Custom Runtime 方案,通过 HTTP 协议通信完成事件的响应处理(即开发一个特定端口,由容器内部做转发的方案)。

图片来自于阿里云 Custom Runtime 方案

这样将应用迁移到 Serverless 平台是现在的主流方式,也是云平台推荐的方式。但是这样做,是否真的没有后遗症?

答案肯定是有的,最明显的就是启动时间。容器的冷启动 + 业务的启动时间,如果是函数,那么基本能在 2s 内启动完毕,提供服务,而应用包含了太多的逻辑,导致启动时间可能长达 2~10s,这还是我们使用 Node.js 业务估算的平均时间,如果是其他语言,时间还要大幅增加。

函数的整体可访问时间会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而应用启动,一般会比较久。

这就导致了,整体应用的体验如果纯使用弹性的模式,是不太能接受的。当然,我们可以用预留模式(固定一些容器)来解决冷起的问题,不过大家可以去算算价格,是否 ECS 会更便宜一些。

第二个问题是包大小,现有函数部署,云平台一般控制在 50M,这不仅仅是因为存储的问题,也是因为函数在启动时会下载包,解压,为了极速启动,减少网络开销,必然是希望包越小越好。应用的包,如果是纯 Node.js 应用还好,资源往往能卡在 100M 内,但是加上前端资源(传统的服务端渲染等),整个包体积就会上到几百 M,要知道前端可能不太关心引入包的大小(毕竟 webpack 打包会自动剔除),但是这可能是上到 Serverless 环境的较大隐患。

第三个问题是开发方式,很多由于 Serverless 本身的限制导致业务代码的写法需要一些变化,这不仅需要理解 Serverless 环境的运作机制,也需要去有相应的解法。比如文件上传,传统应用可以完成表单上传,但是在 Serverless 网关的拦截下,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做,这使得传统应用开发和 Serverless 应用开发的代码不够统一,导致一些维护成本。

还有固定的网络环境可能会导致网络隔离,无法连接特定的服务。定制的容器环境,以往的修改 nginx 支持特定协议,路由转发都无法实现了。乃至 Serverless 最为美好的弹性行为,也会使得代码跟原先预想的不一致,比如本地的缓存,固定 ip 代理等等,这些都是和原有应用不同的。

种种可能的问题,你是否还能简单的将业务迁移到 Serverless ?

冷静下来,经过我们整体的实践,Serverless 的确能带给我们好处,

上个月有个客户跟我讲,以前纯用阿里云 ECS,每个月要花好几千,现在上了 Serverless,每个月只要 8 块钱(真实场景),可以说,这个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

这点,多于个人用户,特别是学生,独立开发者特别有吸引力,能够以极低的价格,来完成功能交付。

虽然 Serverless 有一些问题,但是,真的省钱,只要业务没有状态,也没什么严苛的启动要求(可以有一定优化减少启动时间),能理解 Serverless 基础的原理,就能规避我上面描述的问题。

那,Serverless 一定是当前最省钱的方式,是你钱包最棒的伙伴。

趋势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特点,前端用户分化为两级,一边是希望面向云原生更进一步,全配置的方式将编写代码的机会变的更低(nocode),另一边希望以原有的应用模式逐步演进而来,以及希望以一个大而全的应用进行开发部署,从而减少开发协作成本。

比如 Serverless Framework,腾讯去年改了三个不同的 yml 版本,用来支持纯函数,面向场景的业务。

Serverless Framework 的 yml 配置。

而下半年推出的 腾讯云云开发,也有着类似的方式,只是配置从 yml 变成了 JSON,但是核心没有太多变化。

{
  "envId": "fx",
  "framework": {
    "plugins": {
      "server": {
        "use": "@cloudbase/framework-plugin-node",
        "inputs": {
          "entry": "./api/index.js",
          "path": "/api",
          "name": "github-stats-api",
          "wrapExpress": true
        }
      },
      "pin": {
        "use": "@cloudbase/framework-plugin-node",
        "inputs": {
          "entry": "./api/pin.js",
          "path": "/api/pin",
          "name": "github-stats-pin",
          "wrapExpress": true
        }
      }
    }
  }
}

腾讯云开发的全配置 JSON

阿里云的 template.yml 多年也变化不大。

倒是年底推出的 Serverless Devs 吸引了一波眼球,逐步把本地工具链的中心,慢慢移动到配套的管理平台,想必未来会有不同的变化。

和单独售卖的阿里云不同是,腾讯云开发出炉了打包售卖的方式(函数 + 存储 + 数据库资源)来满足用户。这点在小程序开发上有非常大的优势,工具 + 资源的整合上,腾讯做的很不错。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云厂商在逐步弥补自身的不足,利用不同场景的来做差异化竞争,这是用户乐于看到的。

而用户的心智,则没有太多的变化,由于平台包裹的足够好(美好),我们发现,后一半人(应用开发)逐步占据了上风,业务不管如何上手,都是以应用的模式来进行开发,以应用开发的思路在开发、部署、调试,俨然只是把 Serverless 容器当作原有的服务器,充其量只是在原有的服务器上增加了一些限制,比如不能登录等等。

从方案的选择中,我们也发现,前端更希望以一体化开发的方式(前后端在一起)去开发业务,这就使得整个体系,和原来的设想偏离的非常之多。

不过这是阿里内部的情况,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复古的趋势(可能也是一个国内的趋势),可能也是一个最容易被开发者接受的未来。

希望

在此前 InfoQ 报道的一篇《2019 年 Serverless 应用报告:三分之二的落地实践都成功了?》的文章,其中提到了对于企业和开发者来说,促使他们使用 Serverless 最直接的因素有以下三点:

每一点都足够吸引人,但在这蜜糖之中,有刺也有糖,在使用之前,我们最好能想一想,到底怎么用才是最好的。

希望未来的 Serverless 形态,能够足够满足业务的诉求,不管是函数态,还是应用态,都能在其之上赋予更强大的场景和能力,Serverless 国内厂商的独创能力,也能领先全球,为技术界添砖加瓦。

此文只是抛砖引玉,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对平台做个人喜好选择。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917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