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o 之旅

296次阅读  |  发布于3年以前

之前写了篇文章《博客迁移至 Hugo》[1],提了下使用 Typecho 多年后越发感受到运维的成本之高后,将博客迁移到了静态博客程序 Hugo 下。使用 Vercel[2] + Github[3] 可以免费搭建高性能博客,绑定域名还能自动帮忙创建 SSL 证书。当然偷懒的话也可以直接使用默认分配的二级域名。

搭建

访问 http://urlqh.cn/mU7tq 快速抵达创建页面,未登录的会需要登录,这块直接使用 Github 登录即可。登录后第一步会让你选择 Vercel 账号,这里直接选择 Personal Account 即可。之后会让你输入仓库名称,Vercel 会自动帮你创建并初始化该仓库。如果你的仓库不想让其它人看的话,这里可以勾选 Private Git Repository 创建私有仓库。

下一步这块会让你输入 Vercel 中项目的名称和一些配置。这里需要注意一下,官方提供的默认 Hugo 编译命令会把草稿文章也生成出来。需要在 BUILD COMMAND 那打开 OVERRIDE 按钮后输入 hugo --gc 进行覆盖。

稍等片刻之后,你就可以看到飘着满屏的彩带庆祝你创建博客成功叻!点击 Visit 按钮你就可以看到你的博客的样子了。

由于是静态博客,你所有的文章都会存储在你刚才新建的仓库中。你可以选择将仓库下来修改后提交,也可以利用 Github 的在线编辑功能在线修改提交。提交之后 Vercel 会自动触发更新,重新构建并更新你的博客。

配置

默认每次提交 Vercel 构建完成之后都会把构建后的地址评论在你的 Github 提交下。你可以通过设置关闭该功能。另外默认 Vercel 指定的 Hugo 版本比较老了,在 Markdown 编译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异常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配置指定最新的 Hugo 版本进行编译。在项目根目录下新建 vercel.json 文件,并加入以下内容。

{
  "github": {
    "silent": true
  },
  "build": {
    "env": {
      "HUGO_VERSION": "0.78.1"
    }
  }
}

Hugo 博客本身的配置都在 config.toml 下。默认情况下 Hugo 生成的 URL 都是 /posts/hello-world/ 这种格式,不过之前做动态博客为了做伪静态,一般都将路由设置成了 /hello-world.html 这种格式。这种时候就需要在 config.toml 中增加 uglyurls[4] 配置。

uglyurls = true
[permalinks]
  posts = ":slug"

后面的 permalinks 配置主要是用来去除文章的 /posts 前缀的。除此之外,默认的配置文章中的 HTML 是会被转义的,对于我这种偶尔会在 Markdown 中写 HTML 的人来说操作有点多余。这时候可以在配置中定义它不转义。

[markup.goldmark.renderer]
  unsafe= true

域名

使用 Vercel 搭建的网站,它会默认提供一个 *.vercel.app 的二级域名,你可以直接使用这个域名访问网站。如果你想要绑定自己的域名,也可以在后台设置。进入网站后选择自己的项目,选择Settings-Domains进入域名配置界面,在输入框中添加自己的域名。它会提示你需要给域名增加 A 记录或者是 CNAME 解析。按照提示添加后后台会自动检测是否生效。

生效的时间视 DNS 服务器的生效时间而定,我这边使用 DNSPod 还挺快的,大概 30 秒之内就生效了。生效后 Vercel 会自动帮我们申请配置 SSL 证书,我们全然不用操心证书的问题。等待片刻之后我们就能直接使用新域名进行访问了。

图片

默认所有的静态资源都放在 static/ 目录下。你可以将图片放在该目录下,例如 static/hello-world.jpg。在文章中则直接使用 /hello-world.jpg 地址引用即可。

由于 Github 仅有单文件小于 100M 的限制[5],Vercel 会将所有的资源部署到自己服务器上。所以使用仓库存储的方式会非常方便和安全,而且还不损失速度。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是 HTTP 路径,在本地编写文章的时候会不方便。如果是使用 Typora 的话可以点击标签栏格式-图像-设置图片根目录将目录指定到 static/ 目录解决。VSCode 的话暂时没有倒腾出来。

其实比较好的方案是建议大家创建一个文件夹,将该篇文章和它所用到的图片都归置到一块。使用类似组件化的思路管理内容,会更加方便后续的修改。

除了使用本地存储之外,你也可以选择使用第三方的存储服务。免费服务的话可以试试 又拍云[6] 提供的联盟计划,按照要求申请下即可。其他家的存储服务要么免费时间有限,要么有部分收费功能。第三方存储的好处在于带有 CDN 加速,在速度上会很方便。但目前 Vercel 的速度我觉得还挺不错的,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直接存仓库。

评论

使用静态博客之后,评论则只能选择第三方评论系统了。鉴于国情,国内的第三方评论服务都已名存实亡。目前比较知名的 Disqus[7] , HyperComments[8] 以及 来必力[9] 都是国外的服务。HyperComments 是付费的服务就不多做讨论,Disqus 是老牌服务,提供了强大的 API 对开发者较为友好。来必力则是对国内用户友好,集成了很多国内的社交账号登录。

除了专门提供评论的第三方服务之外,也有一部分是选择自建评论服务。其中比较知名的是 Valine[10] 和 Gitalk[11] 以及 Staticman[12],isso[13]。Staticman 提供了强大的 API 但是缺少界面,isso 则是需要服务器部署,偏离了我使用静态博客的初衷就是不想维护服务器的目的,所以这两者都不多做讨论。Gitalk 是使用 Github issue 进行评论数据存储的评论脚本,适合纯技术博客和极客使用。Valine 则是基于LeanCloud[14] Serverless 云存储进行评论数据存储的评论脚本,同时它还带有漂亮的外观,适合各类人群使用。

博客站点上与评论相关的地方一般有三个地方:

  1. 首页显示最近评论
  2. 文章下显示当前文章评论数
  3. 文章底部显示该文章的评论列表以及输入框

最开始我选择了 Disqus 作为本站的评论系统。但是它有个问题国内正常无法访问。后来我发现 Hugo 的模板中是可以使用 getJSON 方法调取接口的。而 Vercel 的机器本身就在海外,那我实际上可以在博客编译阶段就获取到输入写到页面中。最近评论和评论数的显示还是比较简单的,而评论列表的显示则需要折腾一下了。不过 Disqus API 的使用频率是 1000 次/小时,当短时间部署频繁的话可能会有超过的风险。而且发布评论的接口没办法走该逻辑,还是需要一个代理服务。

最终让我决定不使用 Disqus 的原因是它的评论没办法让评论者输入网站地址,评论列表中的评论者昵称点击也无法跳转到用户输入的网站中。这对于有着大量的老式评论数据的我来说是不太能接受的。所以基于这些种种原因,我最后又将评论迁移到了 Valine 下。

我对 Valine 的主要问题在于两点:

  1. 早前使用 Valine 的时候发现了大量的 XSS 漏洞
  2. 荒野无灯大大反馈的“泄露用户隐私问题[15]”

以上两个是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不过我看 XSS 的问题作者已经修复,实际上对用户输入的所有 HTML 内容进行转义可以规避该问题。而灯大反馈的 IP 泄露的问题,作者也通过不记录 IP 来规避该问题。这两个问题造成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 Serverless 。因为我想直接在编译的时候将相关数据静态化,所以我势必是需要增加一个服务端来帮我进行接口的封装,最后也能规避这些问题。

不过 Valine 不知因为什么原因不开放源码,只在 Github 提供编译后代码,这点除了让我比较无语之外,改造工作也比较慢。本来我只需要将它 UI 中调用 LeanCloud API 的逻辑替换成我的接口逻辑即可。但是因为没有源码,只能自己重新制作 UI 了。

更新:基于 Valine 衍生的带后端评论系统已经完成 https://github.com/lizheming/waline 已切换至该评论系统。2020/11/08

搜索

缺少服务端之后,静态博客的搜索功能也无法自己完成。目前比较知名的是第三方搜索服务 Agolia[16],提供了免费的文章索引和搜索的功能。除了使用第三方服务之外,还发现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做法就是将所有数据生成到一个文件中,前端下载该文件进行搜索结果展示。这里头比较知名的是 fuse[17],它是一个 JS 模块,将输入传入之后它能帮我们快速的匹配到命中结果。

目前本站使用的是后一种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不依赖第三方服务,自己就能完成搜索功能。缺点是第一次搜索的时候需要下载完整的数据,对文章比较多的网站用户鸭梨会比较大。使用第二种方法第一步是需要先创建全量的数据索引,通过以下配置告知 Hugo 编译时创建 index.json 索引文件。

[outputs]
  home = ["HTML", "RSS", "JSON"]

当然我们还需要为新的数据编写生成的模板文件,在 layouts/ 下增加 index.json 文件,并加入以下内容:

{{- $.Scratch.Add "index" slice -}}
{{- range .Site.RegularPages -}}
    {{- $.Scratch.Add "index" (dict "title" .Title "contents" .Plain  "summary" .Summary "permalink" .Permalink "date" (.Date.Format "2006年01月02日")) -}}
{{- end -}}
{{- $.Scratch.Get "index" | jsonify -}}

其中 dict后的字典可以添加多个字段,视你 JS 渲染脚本中需要的字段而定。完成这些之后 Hugo 编译就会生成 index.json 文件了。

最后我们需要增加一个搜索页面,该页面会先加载 index.json 然后使用 fuse 进行数据查找,最后渲染成 HTML 输出搜索结果。具体的代码可以直接查看源码 https://imnerd.org/search.html?q=hugo 参考本站的搜索页。

//以下为示例代码
let fuse;
async function search(text) {
  if(!fuse) {
    const indexData = await fetch('/index.json', {method: 'GET'}).then(resp => resp.json());
    fuse = new Fuse(indexData, {...});
  }
  const result = fuse.search(text);
  renderHTML(result, '#app');
}

其它

提醒:本文最后更新于 313 天前,文中所描述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请谨慎使用。

正常来说由于我没有服务端,所以只能使用前端来计算当前时间与发布时间的时间差。但其实转念一想,编译时也是可以拿到时间差的,只是这个时间差无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过我只要每天编译一次,就能解决变化的问题了。在 Vercel 项目Settings-Git-Deploy Hooks中你可以输入 Hook 名称和触发分支创建一个 Hook URL。只要访问该 URL 就可以触发 Vercel 更新博客。

{{ if eq .Type "posts" -}}
 {{ $ageDays := div (sub now.Unix .Date.Unix) 86400 }}
 {{ if gt $ageDays 180 }}
  <p class="expired-tips"> 提醒:本文最后更新于&nbsp;{{$ageDays}}&nbsp;天前,文中所描述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请谨慎使用。</p>
 {{ end }}
{{ end }}

而在 Vercel 的 Marketplace 中,有一个 EasyCron[19] 的服务提供了定时任务的功能。我在上面设置了每天零点访问 Hook URL 触发博客更新,就这样解决每天需要更新时间的问题。

另外屈屈博客中的“查看本文Markdown版本”也是个不错的功能,在 Hugo 中也可以实现,本质是在编译的时候顺便生成一份 .md 的 Markdown 文件即可。

首先我们需要在 layouts/ 下增加 single.md 文件,表示的是当文章页(Single)需要导出 .md 的数据的时候使用该模板。模板内容不用填写,为空即可。然后在 config.toml 中新增 .md 文件类型,并告知 Hugo 文章需要增加编译 Markdown 文件类型。

[mediaTypes]
  [mediaTypes."text/plain"]
    suffixes = ["md"]

[outputFormats.MarkDown]
  mediaType = "text/plain"
  isPlainText = true
  isHTML = false

[outputs]
  page = ["HTML", "MarkDown"]

参考资料

[1]《博客迁移至 Hugo》: https://imnerd.org/blog-migrate-to-hugo.html

[2]Vercel: https://vercel.com

[3]Github: https://github.com

[4]uglyurls: https://gohugo.io/content-management/urls/#ugly-urls

[5]限制: https://docs.github.com/en/free-pro-team@latest/github/managing-large-files/what-is-my-disk-quota#file-and-repository-size-limitations

[6]又拍云: https://www.upyun.com/league

[7]Disqus: https://disqus.com/

[8]HyperComments: https://www.hypercomments.com/

[9]来必力: https://www.livere.com/

[10]Valine: https://valine.js.org/

[11]Gitalk: https://github.com/gitalk/gitalk

[12]Staticman: https://staticman.net/

[13]isso: https://posativ.org/isso/

[14]LeanCloud: https://leancloud.app/

[15]泄露用户隐私问题: https://ttys3.net/post/hugo/please-stop-using-valine-js-comment-system-until-it-fixed-the-privacy-leaking-problem/

[16]Agolia: https://www.algolia.com/

[17]fuse: https://www.npmjs.com/package/fuse

[18]屈屈的博客: https://imququ.com

[19]EasyCron: https://easycron.com/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917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