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GMTC北京站 - 大前端工程提效分享与总结

346次阅读  |  发布于3年以前

前言

2021GMTC一共分为16个专场演讲,几乎涵盖了目前大前端所有领域,感谢公司和秋实提供的机会,在7月4日有幸参加了大前端工程提效专项的分享,本次专场分为以下四个议题:

这四场专业各有侧重点,干货满满,下边是对本次专场的分享与总结。

MBC业务标准化容器在美团的实践

MBC:Meituan Business Container

此次分享是由美团大搜团队的廖子尧带来的,主要是对美团首页以及其他一级入口的配置,可以带着两个收获目标展开:

传统模式的痛点

业务痛点

对于美团首页,有着用户流量大体验要求高,同时又有着重展示,轻交互的特点,主要承担着流量的分发的作用,所以只能使用native加动态布局的方案,因为业务特点导致的痛点是上线效率低,开发成本高(native方案需要进行发版),动态布局导致的动态力度小,只能做到模块级模版的开发。

流程痛点

在传统模式开发流程,存在着多种角色,平台PM、UED、客户端RD、服务端RD和QA等。

理想流程

理想流程是各司其职的,具有流程并行、职责分离,可以做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有了理想流程,就可以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制定解决方案。

这些理想化的标准流程,都在MBC中的设计得以体现。

MBC业务标准化容器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MBC标准化容器:

MBC协议层:给前后端提供交互的载体,内部提供多种标注协议,满足定制化。

配置化平台:整个MBC的核心,提供UI2Code能力,埋点配置,模版搭建等众多提效工具。

服务端容器:动态加载加载业务模块,本职工作是将服务端非标准API转化成客户端标准API。

客户端容器:基于数据驱动,渲染组件和埋点。

标准化

业务建模

业务模型标准,分为页面布局结构、模块顺序(布局结构的组合),卡片样式、元素字段以及色彩风格等,与PM以及UIUE团队一起探讨得出的结论。

以上的是比较基础的设计,在确定基础设计的前提下,就可以应对更复杂的应用场景,通过组合的方式。

数据标准化

在制定了这些标准化规范后,就可以更方便的使用数据来描述当前的页面。

描述页面结构、描述页面交互逻辑和内部核心区域展示卡片等。

针对页面结构描述,抽象出多种布局结构,网格布局、横滑布局、流式布局、1拖N布局等7种布局。

埋点标准化

支持埋点上报和下发。

动态化

BFF

通过BFF来解决前后端适配的问题:

同时BFF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技术技术栈不统一,有一定的上手成本等。

容器方案

为了解决BFF的缺点,MBC对BFF进行容器化处理,容器化我理解是将一些通用服务进行封装,客户端只需要进行少量的业务逻辑编写。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达到降低开发成本快速上线的目的。

实战用例

完成一个DSL获取数据源的过程:

通过在线上配置数据源与客户端需要的API,将基础服务的API转换成客户端需要的数据格式。

客户端模版容器

以flexbox为核心,绑定视图与业务数据,做到动态下发配置

配置化

已经有了标准化和动态化的能力,如何进行产研流程的闭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实现。

模版配置化

配置化的优点:

模版配置化流程

UI2Code

设计稿转代码是前端工程师的日常工作,整体复杂度较低,工时占比高,所以大家都在探寻自动化解决UI2code的方案,现在业界内普遍存在的解决方案有以下两种:

存在问题有,算法准确率不高,代码可读性差以及研发流程覆盖率窄。

MBC的方案

最终得到更优化的UI -> DSL -> Code -> 业务信息绑定的开发流程。

埋点配置化

提供可视化平台,根据客户端展示的树状结构,可视化插入埋点配置,方便数据平台进行配置。

方案落地实践

MBC方案解决的问题:

使用MBC的场景:

收益

对于接入MBC解决方案的团队,人力成本降低50%,产研效率提升60%,业务涵盖了美团50%的首页以及一级展示页面入口。

总结

本场分享主要是美团首页在native端的开发提效,先对现有业务痛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理想流程,设定目标,最终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我理解最核心的是解决了的产研的配合效率低下(开发流程排除了客户端开发人员),通过标准化、动态化、配置化平台做到项目的一站式发布,可以做到这点的原因是先由客户端进行基础模版的开发,通过模版的组合与不同的排列,可以组成不同的页面,提供了让PM选择的能力,从而可以通过标准化容器的闭环,做到了一次开发模版,多次复用的能力,既提升了产研的沟通效率,也减少了客户端的重复开发,最终达到工程提效的目的。

对于我们自己的工程提效,我们也在和其他团队基础工程合作,共建工程提效能力,并总结了可涵盖中后台场景CURD的多种模版,诸如列表页,编辑页,详情页等,支持页面的基础layout能力,可以快速生成项目的组件代码。由于场景的不同,C端页面总是重展示,轻交互,B端项目中,交互逻辑比较复杂,所以我们采取的方案是生成可二次开发的代码,不是一站式生成,将前端开发人员在项目流程中去除。

结合本场分享,对于提效的点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比如设定DSL标准,通过算法能力和插件能力,做到UI2DSL,更大的程度上释放前端开发人员在重复样式的编写工时,集中去处理交互逻辑,称为真正的JS工程师。

SmartFeed 多端模板渲染架构体系

讲师介绍:王永清,13年加入手机百度,主要前端架构优化、工程化以及nodejs。

需求和背景

在手百首页,需要展示大量的卡片内容,同时需要支持native以及h5的方式,在开发的过程中,PM和UI总会提出一些基于页面样式以及布局的不同想法,产研配合效率低下。

现在的开发流程

理想的开发流程

不需要研发介入可快速上线的跨端动态组件化解决方案。

架构与实现

设计自由搭建组件系统

引入原子设计方案,包含五个层次从原子 -> 分子 -> 组织 -> 模版 -> 页面的五层结构。

原子库

@baidu/wuji-uikit,提供九大类,36个mixins,从多种维度,例如颜色、字体、间距以及线条等,标准化描述,打通从UI设计稿到研发侧的统一编码,设计稿标注的即为开发时使用的样式类。

优点:

原子库举例

支持日间、夜间以及暗黑模式

通过CAM_X001生成配置的样式代码。

组件

组件不多赘述,因为大家对于组件的认知更多一些,在业务场景不同的情况,封装的业务组件也天差地别。

区块/卡片

由组件组成区块/卡片,指定区块和卡片规范,卡片区域分为四个区域,头部区域、正文区域、辅助区域以及拓展挂件区域。

指定卡片组合规范并对卡片进行分区的好处是,卡片样式风格可以保持一致,并限定产品以及UI人员的发挥,提升开发效率。

描述跨端模版

上一章节讲的是原子化项目创建流程,本节主要讲解如何描述生成的卡片以及生成的卡片如何适配跨端。

DSL

引入DSL,标准化的界面描述语言,结构化的数据描述:

拿到UI图后,抽象成用DSL描述的组件树

生成DSL

由模版配置平台或者解析sketch文件,生成DSL描述文件。

应用DSL

DSL生成h5和native模版,仅描述生成h5的流程。

DSL2san的生成流程

整个UI2code的流程,可以解释为UI = F(DSL)。

通过模版配置平台以及sketch解析生成规范DSL,再由DSL生成多端的适配模版。

数据映射

UI Schema和Data Schema存在一定的映射关系,经过预处理器的处理,最终生成UI props

交互实现

全景图

主要涉及到的组件和区块的管理、数据的管理、样式的适配与解析等,整个平台每个区块都是解耦的,都是独立的整体,方便其他团队借用每个区块的能力。

落地与展望

整个手百以及大搜部门的大前端的接入,产出了疫情卡片、高考卡片、专题H5页面等。

未来方向

希望形成一套统一的大前端设计规范,以无极为底层的原子结构,san为底层架构,生成统一的DSL描述规范,对应多端代码的能力。

总结

百度的技术方案和美团有着异曲同工的想法,都是通过列举现有的项目开发流程和对比理想化的开发,找到工程提效的痛点,只不过SmartFeed想前端细节拆分成更小的力度,从而有更多的组合方式。同时他们也对页面的结构也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从而限制住产品和UI的发挥。

对于模版的描述与下发,都是通过自定义DSL标准实现,使用UI2DSL,DSL2Code这样的通路实现不同的解析器,通过服务端下发,实现项目的快速搭建。

贝壳中台化建设下的前端体系探索

讲师介绍:董亚杰,从业11年,贝壳技术总监,负责二手房b端和前端tc。

背景

贝壳业务变动,从单一业务变成中介中台,涵盖了房地产的多方向(二手房、租赁、新房和商业地产等),方向中的多环节(房、客、签约、财务、交易以及店面等),为了应对如此多的方向以及方向对应的环境,衍生出配置后台、事件中心、权限中心以及人事后台等项目。

对前端的挑战

多后台,场景一致性导致的重复开发工作,以及同流程,但是实现方式不同,不标准导致的人效浪费。

技术栈差异、团队协作问题以及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的重复开发,难于沉淀和效率低下,这不仅仅是贝壳存在的问题,在大前端团队普遍都存在的问题。

中台演进

单一组件库共建

落地难题:

中台能力闭环

数据流转模型

如何使用

还是逃脱不开JSON描述,前端组件能力服务化,可以通过拷贝粘贴、NPM或者JSON的形式,现阶段也只有选择JSON才可以跨语言,脱离环境的束缚。

所以贝壳也是基于自己的业务场景,通过JSON描述文件,进行组件以及页面结构的描述,通过接口的方式获取组件代码,服务端下发组件。

服务端实现

数据收集

因为组件是通过服务端接口下发的,同时接口还可以携带一些参数信息,诸如域名,已经使用组件和请求使用组件,所以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接口的日志,设置定时任务拉取日志并进行组件分析评价。

官网应用

官网主要有四个区块,组件文档、讨论社区、标准场景和数据大榜,这些区块的作用是为了让组件标准可以得到沉淀,数据大榜可以启动激励研发的作用。

技术运营

产品角度看技术项目

讲师提到了两个公式

同时通过氛围来营造技术影响力,获得其他角色的认可,例如产品和UI,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个人赛和团体赛营造个人以及集体荣誉感,获得开发组件的动力。

落地效果

未来规划

从三点继续完善中台:

总结

本场分享贝壳的讲师没有分享过多的技术细节,但是有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抛开技术实现,还需要有技术的运营能力,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的前提是给予足够的奖励,参与组建共建的过程中得到激励从而可以对整体方案作出更多的贡献。

字节跳动的现代 Web 开发实践

原本字节的分享是本次第一位,我拿出来最后总结,是因为从理念上,和另外三场分享有很大的区别,对前端工程提效的总结也是比较超前的。

下边有请字节现代Web开发实践代言人,杨扬老师出场,因为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

在介绍之前,先放一张当天现场的照片,只有杨扬老师的专场是爆满的,全程坐在地上听完分享。

MWA:现代web应用,把现代web开发转化成具体的技术栈和研发工具体系,在字节内部广泛落地和从中获益。

「App工厂」的前端开发问题

字节被称为APP工厂,而大部分App,前端页面又占了很多一部分,所以前端技术和工程体系的问题在字节会更为突出和典型。

传统的研发体系架构

下边就通过对传统研发体系的逐一分析,来说明传统研发体系存在弊端,以及限制前端发展的地方。

脚手架

不管是什么种类的脚手架,本质上都是复制粘贴样本代码,来组成一个项目。但是和建筑中的脚手架对比,代码的脚手架生成的项目还会被多次更改,才可以生成最终的项目,在长期迭代下,同一个脚手架生成的项目差异性会逐渐增大,导致需要统一的更改一些基础库的时候,就会很困难。脚手架本身也在迭代改进,已经创建的项目不会被脚手架的迭代所影响。

脚手架的模版也是一个问题。

模版的多样性,以及多样模版的维护问题,上图中每一个组合就会衍生出一种脚手架模版,可以看出,每增加一种维护,模版的量级会变得难以维护,导致roi变低。

Webpack的包装

脚手架中包含webpack的一个基本封装,但是基于封装也会有诸多问题。

前端工程化的问题

前端工程化只能实现代码初始化和代码层面的基建。而现在web开发需要的是更完备全面的能力。

「现代Web工程」/ 「前端工程」 = 工程的 「代码层面」+ 工程的「平台层面」

创建「现在Web工程」/ 「前端工程」 = 代码初始化 + 平台初始化

前端框架

字节整体技术栈更偏向React,所以为什么是React,原因如下

React的问题,是一个基于视图层的框架,并不是一个应用框架

Node.js框架

例如next.js提供开箱即用的应用架构能力,但是Node框架是一服务端应用架构为中心,并不是一个客户端应用架构。

还存在着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新问题。

Iaas和「后端PaaS」

现有服务架构

前端项目部署在PaaS,对于前端开发者是复杂低效的,而且很多前端项目在这种架构下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支持,例如路由分发,BFF分发,简化部署,微前端上下文注入和微前端分发等。

Web开发的「范式转移」

传统Web开发范式到现代Web开发范式的转移

传统Web开发范式

现代Web开发范式

归纳

归纳总结传统Web开发到现代Web开发的范式转移都涉及到哪些方面,以及方面的细节分别是什么。

杨扬老师从框架UI、架构、抽象、部署、平台五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字节跳动Web开发的「引擎升级」

入口

MWA支持单入口项目无缝切换到多入口项目,由SPA变成MPA,自动得到服务端路由和多个html,可以通过文件路径路径自动得到客户端路由。

部署

MWA自带产品级的Web Server,项目自己就可以运行,webserver包含路由分发、自动PolyFill,SSR自动兜底等能力。

当增加BFF时,serverless平台也会对BFF Server进行优化。

编译渲染

MWA支持一体化的方式去开发以上这三个阶段的代码,让代码的运行尽可能前置,优先在编译时运行 -> SSR运行 -> 客户端运行。

MWA

经历了半年的内测,现有的成果

总结

本场字节的分享和其他几场分享最大的不同,是解决的问题不相同,除了本场分享,他们都是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虽然最终的方案都很好的解决问题,提升了开发效率,但也只是限于固定的应用场景,例如美团的首页,百度的卡片展示和贝壳的组件化方案,具有局限性。而本场分享,是真正的改变了前端的开发模式,通过本场分享我也只能对MWA整体细节有个粗略的了解,好在我们都是MWA的受益者,作为公司内部的体系架构,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学习。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917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