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公司落地了一个社区内比较 新(踩)的(坑) 跨端框架 Chameleon,当时的需求是先实现快应用端,之后需要支持 H5、微信小程序、字节小程序等。由于公司用的技术栈是以 Vue.js 为主,在做了一番技术选型后,最终选择了 Chameleon(开始疯狂踩坑 )
这个时候,可能会有人问:为什么不选 uniapp?这么说吧,uniapp -> 快应用就不是一个坑了,是个炸弹 。后面,我会讲解为什么不选 uniapp
不过,理性评价,Chameleon 确实是一个优秀的跨端框架。至于优秀在哪?(请继续阅读 )
本次文章将会分为下面三个部分,通过介绍、对比现有前端跨端框架,来逐点讲述 Chameleon 优秀之处 :
当然,了解这个缘由的同学,可以跳过这个小节哈~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去解释:
需求的多变性
现今,小程序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对于日异变更的需求,今天可能和你说的是微信小程序,过了一段时间,可能会和你说同样的产品,你写个快应用版的 。对于需求方来说,他们并不关注你是怎么实现的不同端,并且,可能还会觉得,你做个一样的东西只是平台不一样那不是很快吗?
技术的维护性
从技术维护维度思考,这是为了我们更好地维护代码,尽量通过维护一套代码来实现不同端的产品,例如微信小程序、字节小程序、快应用、H5 等等。所以,选择跨端框架开发的方式,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现在,前端可选择的跨端框架有很多,Taro、uniapp、kbone、mpvue、Chameleon 等等。当然,其中部分还是有技术限制的,例如腾讯的 Kbone 只能支持 web 端和微信小程序同构,京东的 Taro 支持的 DSL 是 React,Uniapp 支持的 DSL 是 Vue。所以,框架虽多,但是还是那句大白话,适合自己所处技术团队的才是最好的 ️。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支持 Vue 的 DSL 的四个跨端框架 mp-vue、uniapp、kbone、Chameleon:
mpvue 是 fork 自 Vue@2.4.1 版本,其保留了 Vue2.x 的一部分东西,例如使用 flow 来做静态类型检测、默认的一些语法等。mpvue 设计思路大体上是修改 Vue2.x 运行时和模版编译的部分,针对不同的平台对编译生成的 AST(抽象语法树)做语法转化到指定端的语法,从而完成对不同端的代码生成。
友情提示:mpvue 的 GitHub commit 最近一次 commit 是 17 个月前
uniapp 我想很多同学都耳熟能详,估计有些接触的前端同学,就是因为这个,毕竟 DCloud 也算是“大名鼎鼎”。前面,也提及 mpvue 最近的一次的 commit 已经是 17 个月前,而 uniapp 可以支持把 mpvue 的项目转为 uniapp 的项目(估计能多不少使用者 )。
uniapp 在跨端方面确实是很优秀,引入了条件编译的机制来支持不同端的表现,例如我们要在 H5 和微信小程序两个不同端显示用户头像,前者可以通过微信提供的数据显示用户头像,后者可以直接使用 open-data
组件获取。那么,通过条件编译我们可以这样写:
<!-- #ifdef MP-WEIXIN -->
<open-data class="img-avatar" type="userAvatarUrl"></open-data>
<!-- #endif -->
<!-- #ifdef H5 -->
<img :src="avatar" class="avatar" />
<!-- #endif -->
条件编译,只会将符合这个条件的平台下的代码写入该平台的项目代码中
并且,uniapp 能跨端的类型也是很完善的,也支持快应用。但是,不同于其他小程序,快应用是自绘渲染引擎,而不是 webview 渲染。所以,uniapp 目前对于快应用只支持了 vivo、oppo、华为这三种厂商。
因此,这也是我起初做技术选型的时候,放弃 uniapp 的原因。不过 uniapp 还支持转 webview 版的快应用,但是 webview 版的快应用又不是所有厂商都支持的...
kbone 是腾讯团队推出的一套支持 Web 端和微信小程序端进行同构的跨端框架。但是,显然相比较前面两者,kbone 的使用场景就略少一些,因为其受限于只支持 Web 端和微信小程序端。不过,如果需求只是 H5 和微信小程序,显然 kbone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原装正版(腾讯)的技术支持。
那么,接下来就轮到 Chameleon 了,主角即将登场 ~
Chameleon 作为跨端框架中的新兴势力,它同样有一套自己的 DSL(特色领域语言),即也可以称它为 CML。但是,不同于上述我们介绍的跨端框架,Chameleon 扩展多端的方式是采用的多态协议的方式,这样我们引用一下官方的介绍:
Chameleon 通过定义统一的语言框架 + 统一多态协议,从多端(对应多个独立服务)业务中抽离出自成体系、连续性强、可维护强的“前端中台服务”。
官方的介绍中出现了一个大家可能没有接触过的一个名词多态协议。那么,Chameleon 的多态协议是什么?
首先,我们从理论层面了解一下什么是多态协议,Chameleon 的多态协议设计的想法 源于 Apache Thrift - 可伸缩的跨语言服务开发框架。那么,什么是 Apache Thrift ?
Apache Thrift 是一个采用接口描述语言定义并创建服务,支持可扩展的跨语言服务开发的框架。用大白话讲,就是 Apache Thrift 使得不同语言(Java、C、PHP)创建的服务可以被互相调用。
而 Chameleon 框架的核心机制之一 —— 多态协议则是借鉴了这种设计,提供了多态接口和多态组件的方式来扩展第三方端(微信小程序、快应用、字节小程序等)。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定义多态接口来实现不同端的特定 API,然后在业务代码层面直接使用定义好的多态接口就可以实现一个方法调用在不同端下的特定 API,这看起来会是这样:
Chamelon 官方文档也介绍了如何扩张指定端的 Interface 和组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了解其中细节。
并且,对于目前 Chameleon 默认支持的跨端平台来说,其编译生成的代码只是支持了 Chameleon 官方提供的基础组件 和 API,例如在微信和快应用中常用到的组件 list
、text
,API setStorage
和 getStorage
等等。
那么,这些不同端是如何基于 Chameleon 规定的基础组件和 API 来扩展实现的呢?接下来,我会以快应用端扩展 Chameleon 的实现为例,带大家深入浅出一番其中的所以然 ~
首先,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 Chameleon 可以完美支持跨快应用的开发,但是这个过程有一点点坑,不过踩掉就行~
那么,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基于 Chameleon 扩展快应用需要做什么?这个过程主要是由 6 个 packages 完成:
|—— cml-quickapp-api ## 实现 CML 提供的 api
|—— cml-quickapp-plugin ## 实现编译相关处理,例如生成 .ux 文件、manifest.json 文件
|—— cml-quickapp-runtime ## 实现 App、Page、Component 组件实例
|—— cml-quickapp-store ## 实现 CML 的状态管理
|—— cml-quickapp-ui ## 实现 CML 的普通组件
|—— cml-quickapp-ui-builtin ## 实现 CML 的 Native 组件
实际上快应用是 7 个 package,还有一个 cml-quickapp-mixins,它会对一些指令和事件(例如 c-model、touchstart)做兼容处理。
可以看到扩展一个端,我们至少需要 6 个 packages,而这 6 个 packages 完成了这 4 点:
而其中每一点需要实现的细节,官方文档已经讲解很详细了,这里就不重复论述。本小节只是简单介绍一下每个 packages 的职责,让同学们可以具备 debugger 源码的一点思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了解其中的代码细节。
接下来,我们讲讲在业务开发中要如何扩展某个端的特定 API,即多态接口。
假设,此时我们处于快应用开发的场景,需要为应用添加桌面。而快应用添加桌面的 API 不在 Chameleon 官方文档规定的 API 中,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实现 多态接口,即我们要需要自定义快应用添加桌面的 API。
首先,创建 shortcut.interface 文件,在该文件中定义 API 的类型:
<script cml-type="interface">
type successCallBack = (res: boolean) => void
type failCallBack = (res: boolean) => void
type obj = {
success: successCallBack,
fail: failCallBack
}
interface UtilsInterface {
installShortCut(obj): void;
hasInstalled(obj): void;
}
</script>
相信大家可以看出来,其实接口的类型定义和 TypeScript 中的类型定义大同小异。
然后,在 shortcut.interface 文件中,定义添加桌面的类,其中包含两个方法 installShortCut()
和 hasInstalled()
,在方法内部可以直接使用快应用的原生 API:
<script cml-type="quickapp">
class Method implements UtilsInterface {
installShortCut(obj) {
quickapp.shortcut.install(obj)
}
hasInstalled(obj) {
quickapp.shortcut.hasInstalled(obj)
}
}
export default new Method()
</script>
<script cml-type="web">
class Method implements UtilsInterface {
installShortCut(obj) {
}
hasInstalled(obj) {
}
}
export default new Method();
</script>
...
并且,这里需要注意 ⚠️ 2 点:
quickapp.shortcut
的方式调用最后,我们就可以在业务代码中使用添加桌面的 API,并且它只会在快应用下有所表现:
<template>
<page title="index">
<text @click="addShortCut"></text>
</page>
</template>
<script>
import shortCut from "../../components/utils/shortcut.interface";
class Index {
methods = {
addShortCut() {
shortCut.installShortCut({
success: (res) => {
console.log(res)
},
fail: (err) => {
console.log(err)
}
})
}
}
}
</script>
而扩展某个端的组件(多态组件)和扩展 API 大同小异。chameleon-tool 也提供了命令
cml init component
来初始化一个多态组件模版,这一块官方文档也详细介绍了,这里就不做论述哈。
多态组件和多态接口都是多态协议的一部分,多态协议还支持多态模版,这会类似于 uniapp 的条件编译,可以指定 template 中展示的组件所属的端(仅作用于 root element)。并且,我想懂得了如何使用多态组件、多态接口、多态模版,那么使用 Chameleon 开发可以说是随心所欲。
最方便的是万不得已时我们可以改一点源码哈哈
Chameleon 这个框架给我的感受,确实是又爱又狠 。因为,当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快应用团队写的扩展有几个问题,我为了保证项目的正常上线,所以只能硬着头皮魔改源码抗着项目往前走 ,最终项目也成功上线。然后,在周末的时间,我也整理了一些对 Chameleon 框架的理解,以及修复了几个快应用扩展存在的问题(顺手提了个 PR)。
https://mp.weixin.qq.com/s/GgiaeKuT0TvbxegTCfRTuw
http://cml.didi.cn/docs/poly.html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Thrift
https://cml.js.org/doc/extend/extend.html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917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