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同学在写单测的时候,最大的困扰不是如何写测试代码,而是:“应该测什么?”,“要测多深入”,“哪些不该测”。
最近在给 React 组件写单测的时候,发现了 Kent (React Testing Library 的贡献者之一)的 《Testing Implementation Details》 这篇文章,里面对 “为什么不要测代码实现细节?” 这个问题写得非常好,今天就把这篇文章也分享给大家。
翻译中会尽量用更地道的语言,这也意味着会给原文加一层 Buf,想看原文的可点击 这里[1]。
我以前用 enzyme 的时候,都会尽量避免使用某些 API,比如 shallow rendering
、instance()
、state()
以及 find('ComponentName')
,而且 Review 别人的 PR 的时候,也会跟他们说尽量别用这些 API。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 API 会测到很多代码的实现细节 (Implementation Details)。 然后,很多人又会问:为什么不要测 代码的实现细节(Implemantation Details) 呢?很简单:测试本身就很困难了,我们不应该再弄那么多规则来让测试变得更复杂。
为什么测试实现细节是不好的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注:这里的测试是指:“确定软件是否工作”。如果测试通过,那么就是 Positive,代码能用。如果测试失败,则是 Negative,代码不可用。而这里的的 False 是指“不正确”,即不正确的测试结果。
如果上面没看懂,没关系,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讲,先来看这个手风琴组件(Accordion):
// Accordion.js
import * as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AccordionContents from './accordion-contents'
class Accordio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e = {openIndex: 0}
setOpenIndex = openIndex => this.setState({openIndex})
render() {
const {openIndex} = this.state
return (
<div>
{this.props.items.map((item, index) => (
<>
<button onClick={() => this.setOpenIndex(index)}>
{item.title}
</button>
{index === openIndex ? (
<AccordionContents>{item.contents}</AccordionContents>
) : null}
</>
))}
</div>
)
}
}
export default Accordion
看到这肯定有人会说:为什么还在用过时了的 Class Component 写法,而不是用 Function Component 写法呢?别急,继续往下看,你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相信用过 Enzymes 的人应该能猜到会是什么)。
下面是一份测试代码,对上面 Accordion
组件里 “实现细节” 进行测试:
// __tests__/accordion.enzyme.js
import * as React from 'react'
// 为什么不用 shadow render,请看 https://kcd.im/shallow
import Enzyme, {mount} from 'enzyme'
import EnzymeAdapter from 'enzyme-adapter-react-16'
import Accordion from '../accordion'
// 设置 Enzymes 的 Adpater
Enzyme.configure({adapter: new EnzymeAdapter()})
test('setOpenIndex sets the open index state properly', () => {
const wrapper = mount(<Accordion items={[]} />)
expect(wrapper.state('openIndex')).toBe(0)
wrapper.instance().setOpenIndex(1)
expect(wrapper.state('openIndex')).toBe(1)
})
test('Accordion renders AccordionContents with the item contents', () => {
const hats = {title: 'Favorite Hats', contents: 'Fedoras are classy'}
const footware = {
title: 'Favorite Footware',
contents: 'Flipflops are the best',
}
const wrapper = mount(<Accordion items={[hats, footware]} />)
expect(wrapper.find('AccordionContents').props().children).toBe(hats.contents)
})
相信有不少同学会用 Enzyme 写过上面类似的代码。好,现在让我们来搞点事情...
我知道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写测试,特别是写 UI 测试。原因千千万,但其中我听得最多的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人会花特别多的时间来伺候这些测试代码(指测试实现细节的测试代码)。
每次我改点东西,测试都会崩!—— 心声
一旦测试代码写得不好,会严重拖垮你的开发效率。下面来看看这类的测试代码会产生怎样的问题。
假如说,现在我们要 将这个组件重构成可以展开多个 Item,而且这个改动只能改变代码的实现,不影响现有的组件行为。得到重构后代码是这样的:
class Accordio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e = {openIndexes: [0]}
setOpenIndex = openIndex => this.setState({openIndexes: [openIndex]})
render() {
const {openIndexes} = this.state
return (
<div>
{this.props.items.map((item, index) => (
<>
<button onClick={() => this.setOpenIndex(index)}>
{item.title}
</button>
{openIndexes.includes(index) ? (
<AccordionContents>{item.contents}</AccordionContents>
) : null}
</>
))}
</div>
)
}
}
上面将 openIndex
改成 openIndexes
,让 Accordion
可以一次展示多个 AccordionContents
。看起来非常完美,而且在 UI 真实的使用场景中也没任何问题,但当我们回去跑一下测试用例,kaboom,会发现 setOpenIndex sets the open index state properly
这个测试用例直接报错:
expect(received).toBe(expected) Expected value to be (using ===): 0 Received: undefined
由于我们把 openIndex
改成 openIndexes
,所以在测试中 openIndex
的值就变成了 undefined
了。 可是,这个报错是真的能说明我们的组件有问题么?No!在真实环境下,组件用得好好的。
这种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 “假错误”。 它的意思是测试用例虽然失败了,但它是因为测试代码有问题所以崩了,并不是因为业务代码/应用代码导致崩溃了。
好,我们来把它修复一下,把原来的 toEqual(0)
改成 toEqual([0])
,把 toEqual(1)
改成 toEqual([1])
:
test('setOpenIndex sets the open index state properly', () => {
const wrapper = mount(<Accordion items={[]} />)
expect(wrapper.state('openIndexes')).toEqual([0])
wrapper.instance().setOpenIndex(1)
expect(wrapper.state('openIndexes')).toEqual([1])
})
小结一下:当重构的时候,这些测试“实现细节”的测试用例很可能出现 “假错误”,导致出现很多难维护、烦人的测试代码。
好,现在我们来看另一种情况 “假正确”。假如现在你同事看到这段代码
<button onClick={() => this.setOpenIndex(index)}>{item.title}</button>
他觉得:每次渲染都要生成一个 () => this.setOpenIndex(index)
函数太影响性能了,我们要尽量减少重新生成函数的次数,直接用第一次定义好的函数就好了,然后就改成了这样:
<button onClick={this.setOpenIndex}>{item.title}</button>
一跑测试,唉,完美通过了~ ✅✅,没到浏览器去跑跑页面就把代码提交了,等别人一拉代码,页面又不能用了。(如果大家不清楚这里为什么不能用 onClick={this.setOpenIndex}
可以搜一下 Class Component onClick
的 bind
操作)。
那这里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不是已经有一个测试用例来证明 “只要 setOpenIndex
调用了,状态就会改变” 了么?对!有。但是,这并不能证明 setOpenIndex
是真的绑定到了 <button/>
的 onClick
上!所以我们还要另外再写一个测试用例来测 setOpenIndex
真的绑到 onClick
了。。
大家发现问题了么?因为我们只测了业务中非常小的一个实现细节,所以为测这个实现细节,我们不得不补另外很多测试用例,来测其它毫不相关的实现细节,那这样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补完所有实现细节的测试代码。
这就是上面说的 “假正确”。 它是指,在我们跑测试时用例都通过了,但实际上业务代码/应用代码里是有问题的,用例是应该要抛出错误的!那我们应该怎么才能覆盖这些情况呢?好吧,那我们只能又写一个测试来保证 “点击按钮后可以正常更新状态”。然后呢,我们还得添加一个 100% 的覆盖率指标,这样才能完美保证不会有问题。还要写一些 ESLint 的插件来防止其它人来用这些 API。
算了,给这些 “假正确” 和 “假错误” 打补丁,还不如不写测试,把这些测试都干了得了。如果有一个工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更好吗?是的,有的!
当然你也可能用 Enzyme 去重写这些测试用例,然后限制其它人别用上面这些 API,但是我可能会选择 React Testing Library,因为它的 API 本身限制了开发者,如果有人想用它来做 “实现细节” 的测试,这将会非常困难。
下面我们来看看 RTL 是怎么做测试的吧:
// __tests__/accordion.rtl.js
import '@testing-library/jest-dom/extend-expect'
import * as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render, screen} from '@testing-library/react'
import userEvent from '@testing-library/user-event'
import Accordion from '../accordion'
test('can open accordion items to see the contents', () => {
const hats = {title: 'Favorite Hats', contents: 'Fedoras are classy'}
const footware = {
title: 'Favorite Footware',
contents: 'Flipflops are the best',
}
render(<Accordion items={[hats, footware]} />)
expect(screen.getByText(hats.contents)).toBeInTheDocument()
expect(screen.queryByText(footware.contents)).not.toBeInTheDocument()
userEvent.click(screen.getByText(footware.title))
expect(screen.getByText(footware.contents)).toBeInTheDocument()
expect(screen.queryByText(hats.contents)).not.toBeInTheDocument()
})
只需一个测试用例就可以验证所有的组件行为。无论有没有调用 openIndex
、openIndexes
还是 tacosAreTasty
,用例都会通过。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些 “假错误” 了。如果没有正确绑定 onClick
点击事件,也会报错。这样也可以解决 “假正确” 的问题。好处是,我们不再需要记住那些复杂的实现逻辑,只要关注理想情况下组件的使用行为,就可以测出用户使用的真实场景了。
简单来说就是:
实现细节(Implementaion Details)就是:使用你代码的人不会用到、看到、知道的东西。
那谁才是我们代码的用户呢?第一种就是跟页面交互的真实用户。第二种则是使用这些代码的开发者。对 React Component 来说,用户则是可以分为 End User 和 Developer,我们只需要关注这两即可 。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代码中的哪部分是这两类用户会看到、用到和知道的呢?对 End User 来说,他们只会和 render
函数里的内容有交互。而 Developer 则会和组件传入的 Props
有交互。所以,我们的测试用例只和传入的 Props
以及输出内容的 render
函数进行交互就够了。
这也正是 React Testing Library 的测试思路:把 Mock 的 Props
传给 Accordion
组件,然后通过 RTL 的 API 来验证 render
函数输出的内容、测试 <button/>
的点击事件。
现在回过头再来看 Enzyme 这个库,开发者一般都是用它来访问 state
和 openIndex
来做测试。这其实对上面提到的两类用户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知道什么函数被调用了、哪个 index
被改了、index
是存成数组了还是字符串。然而 Enzyme 的测试用例基本都是在测这些别人根本不 care 的内容。
这也是为什么 Enzyme 测试用例为什么这么容易出现 “假错误”,因为 当用它来写一些 End User 和 Developer 都不 care 的测试用例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创造第三个用户视角:Tests 本身!。而 Tests 这个用户,正好是谁都不会 care 的那个。所以,自动化测试应该只服务于生产环境的用户而不是这个谁都不会 care 的第三者。
当你的测试和你软件使用方式越相似,那么它给你的信心就越大 —— Kent
不使用 Enzyme 的另一个原因是 Enzyme 在 React Hooks 使用上有很多问题。事实证明,当测试代码 “实现细节” 时,“实现细节” 的中的任何修改都会对测试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如果你从 Class Component 迁移到 Function Component,你的测试用例是很难保证你会不会搞崩里面哪些东西的。React Testing Library 则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
Implementation detail free and refactor friendly.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测试 “实现细节” 呢?首先是要用正确的工具,比如 React Testing Library :)
如果你还是不知道应该测试什么,可以跟着下面这个流程走一波:
如果崩了,哪些没有测试过的代码影响最严重?(检查流程)
尽量将测试用例缩小到一个单元或几个代码单元(比如:按下结账按钮,会发一个 /checkout 请求)
思考一下谁是这部分代码的真实用户?(比如:Developer 拿来渲染结账表单,End User 会用它操作点击按钮)
给使用者写一份操作清单,并手动测试确认功能正常(用假数据在购物车中渲染表单,点击结账按钮,确保假 /checkout 请求执行,并获取成功的响应,确保可以展示成功消息)
将这份手动操作清单转化成自动化测试
好了,这篇外文就给大家带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在单测中有所帮助。总的来说,在测试组件方面应该更多关注 Props
以及 render
出来的内容。测试 “实现细节” 有点像我们撒谎,一次撒谎就要撒更多的谎来圆第一个谎,当我们在测试一个细节的时候,我们只能管中窥豹,这无形中会产生一个不存在的用户:Test,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代码一改,测试也得改的原因。
[1]原文: https://kentcdodds.com/blog/testing-implementation-details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917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