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翻译自 Facebook 在 LPC 2021 大会上的一篇分享:From XDP to Socket: Routing of packets beyond XDP with BPF。
因为 XDP 运行在网卡上,而且在边界和流量入口,再往后的路径(尤其是到了内核协议栈)它就管不到了,所以引入了其他一些BPF技术来“接力”这个路由过程。另外, 这里的“路由”并非狭义的路由器三层路由,而是泛指 L3-L7 流量转发。
翻译时加了一些链接和代码片段,以更方便理解。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本文不免存在遗漏或错误之处。如有疑问,请查阅原文。
以下是译文。
译者序
1 引言
1.1 前期工作
1.2 Facebook 流量基础设施
1.3 面临的挑战
2 选择后端主机:数据中心内流量的一致性与无状态路由(四层负载均衡)
2.3.1 原理和流程
2.3.2 开销
2.3.3 实现细节
2.3.4 效果
2.3.5 限制
数据开销:TCP header 增加 6 个字节
运行时开销:不明显
监听的 socket 事件
维护 TCP flow -> server_id 的映射
server_id 的分配和同步
2.2.1 容错性:后端故障对非相关连接的扰动
2.2.2 TCP 长连接面临的问题
2.2.3 QUIC 协议为什么不受影响
connection_id
完全无状态四层路由
2.1 Katran (L4LB) 负载均衡机制
2.2 一致性哈希的局限性
2.3 TCP 连接解决方案:利用 BPF 将 backend server 信息嵌入 TCP Header
2.4 小结
3 选择 socket:服务的真正优雅发布(七层负载均衡)
3.3.1 方案设计
3.3.2 好处
3.3.3 发布过程中的流量切换详解
3.3.4 新老方案效果对比
3.3.5 小结
3.2.1 早期方案:socket takeover (or zero downtime restart)
3.2.2 其他方案调研:SO_REUSEPORT
3.2.3 思考
发布流程
存在的问题
3.1.1 发布流程
3.1.2 存在的问题
3.1 当前发布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3.2 不损失容量、快速且用户无感的发布
3.3 新方案:bpf_sk_reuseport
4 讨论
4.1 遇到的问题:CPU 毛刺(CPU spikes)甚至卡顿
4.2 Listening socket hashtable
4.3 bpf_sk_lookup
用户请求从公网到达 Facebook 的边界 L4LB 节点之后,往下会涉及到两个阶段(每个阶 段都包括了 L4/L7)的流量转发:
以上两个阶段都涉及到流量的一致性路由(consistent routing of packets)问题。本文介绍这一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我们如何基于最新的 BPF/XDP 特性来应对这些挑战。
几年前也是在 LPC 大会,我们分享了 Facebook 基于 XDP 开发的几种服务,例如
Facebook 两代软件 L4LB 对比。 左:第一代,基于 IPVS,L4LB 需独占节点;右:第二代,基于 XDP,不需独占节点,与业务后端混布。
从层次上来说,如下图所示,Facebook 的流量基础设施分为两层:
从功能上来说,如下图所示:
总结一下前面的内容:公网流量到达边界节点后,接下来会涉及 两个阶段的流量负载均衡(每个阶段都是 L4+L7),
这两个阶段都涉及到流量的高效、一致性路由(consistent routing)问题。
本文介绍这一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我们是如何基于最新的 BPF/XDP 特性 来解决这些挑战的。具体来说,我们用到了两种类型的 BPF 程序:
BPF_PROG_TYPE_SK_REUSEPORT
[4](及相关 map 类型 BPF_MAP_TYPE_REUSEPORT_SOCKARRAY
):解决主机内(微观)负载均衡问题。先看第一部分,从 LB 节点转发到 backend 机器时,如何来选择主机。这是四层负载均衡问题。
回到流量基础设施图,这里主要关注 Origin DC 内部 L4-L7 的负载均衡,
katran 是基于 XDP 实现的四层负载均衡器,它的内部机制:
用伪代码来表示 Katran 选择后端主机的逻辑:
int pick_host(packet* pkt) {
if (is_in_local_cache(pkt))
return local_cache[pkt]
return consistent_hash(pkt) % server_ring
}
这种机制非常有效,也非常高效(highly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一致性哈希的一个核心特性是具备对后端变化的容错性(resilience to backend changes)。当一部分后端发生故障时,其他后端的哈希表项不受影响(因此对应的连接及主机也不受影响)。Maglev 论文中已经给出了评估这种容错性的指标,如下图,
Resilience of Maglev hashing to backend changes
Maglev: A fast and reliable software network load balancer. OSDI 2016
Google 放这张图是想说明:一部分后端发生变化时,其他后端受影响的概率非常小;但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以上这张图说明:即使后端挂掉的比例非常小, 整个哈希表还是会受影响,并不是完全无感知 —— 这就会 导致一部分流量被错误路由(misrouting):
首先要说明,高效 != 100% 有效。对于 TCP 长连接来说(例如视频),有两种场景会它们被 reset:
int pick_host(packet* pkt) {
if (is_in_local_cache(pkt)) // 场景一:ECMP shuffle 时(例如 LB 节点维护或故障),这里会 miss
return local_cache[pkt]
return consistent_hash(pkt) % server_ring // 场景二:后端维护或故障时,这里的好像有(较小)概率发生变化
}
解释一下: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持续发布” L4 和 L7 服务会导致连接不稳定,降低整体可靠性。除了发布之外,我们随时都有大量服务器要维护,因此哈希 ring 发生变化(一致性哈希 发生扰动)是日常而非例外。任何时候发生 ECMP shuffle 和服务发布/主机维护,都会导 致一部分 active 连接受损,虽然量很小,但会降低整体的可靠性指标。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是在所有 LB 节点间共享这个 local cache (类似于 L4LB 中的 session replication),但这是个很糟糕的主意 ,因为这就需要去解决另外一大堆分布式系统相关的问题,尤其我们不希望引入任何 会降低这个极快数据路径性能的东西。
但对于 QUIC 来说,这都不是问题。
connection_id
QUIC 规范(RFC 9000)中允许 server 将任意信息嵌入到包的 connection_id
字段。
Facebook 已经广泛使用 QUIC 协议,因此在 Facebook 内部,我们可以
1 . 在 server 端将路由信息(routing information)嵌入到 connection_id
字段,并
2 . 要求客户端必须将这个信息带回来。
这样整条链路上都可以从包中提取这个 id,无需任何哈希或 cache 查找,最终实现的是一个 完全无状态的四层路由(completely stateless routing in L4)。
那能不能为 TCP 做类似的事情呢?答案是可以。这就要用到 BPF-TCP header option 了。
基本思想:
1 . 编写一段 BPF_PROG_TYPE_SOCK_OPS
类型的 BPF 程序,attach 到 cgroup:
2 . 在 L4LB 侧维护一个 server_id 缓存,记录仍然存活的 backend 主机 以下图为例,我们来看下 LB 节点和 backend 故障时,其他 backend 上的原有连接如何做到不受影响:
2 . L4LB 第一次见这条 flow,因此通过一致性哈希为它选择一台 backend 主机,然后将包转发过去;
图中这台主机获取到自己的 server_id 是 42,然后将这个值写到 TCP header;
客户端主机收到包后,会解析这个 id 并存下来,后面发包时都会带上这个 server_id;
3 . 服务端应答 SYN+ACK,其中 服务端 BPF 程序将 server_id 嵌入到 TCP 头中;
假设过了一会发生故障,前面那台 L4LB 挂了(这会导致 ECMP 发生变化);另外,某些 backend hosts 也挂了(这会 影响一致性哈希,原有连接接下来有小概率会受到影响),那么接下来,
4 . 客户端流量将被(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转发到另一台 L4LB;
可以看到在 TCP Header 中引入了路由信息后,未发生故障的主机上的长连接就能够避免 因 L4LB 和主机挂掉而导致的 misrouting(会被直接 reset)。
struct tcp_opt {
uint8_t kind;
uint8_t len;
uint32_t server_id;
}; // 6-bytes total
需要在 L4LB 中解析 TCP header 中的 server_id 字段,理论上来说,这个开销跟代码实 现的好坏相关。我们测量了自己的实现,这个开销非常不明显。
switch (skops->op) {
case BPF_SOCK_OPS_TCP_LISTEN_CB:
case BPF_SOCK_OPS_PASSIVE_ESTABLISHED_CB:
case BPF_SOCK_OPS_TCP_CONNECT_CB:
case BPF_SOCK_OPS_ACTIVE_ESTABLISHED_CB:
case BPF_SOCK_OPS_PARSE_HDR_OPT_CB:
case BPF_SOCK_OPS_HDR_OPT_LEN_CB:
case BPF_SOCK_OPS_WRITE_HDR_OPT_CB:
. . .
}
在每个 LB 节点上用 bpf_sk_storage 来存储 per-flow server_id。也就是说,
前面还没有提到如何分配 server_id,以及如何保证这些后端信息在负 载均衡器侧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我们有一个 offline 工作流,会给那些有业务在运行的主机随机分配 一个 id,然后将这个信息同步给 L4 和 L7 负载均衡器(Katran and Proxygen), 后者拿到这些信息后会将其加载到自己的控制平面。因此这个系统不会有额外开销,只要 保证 LB 的元信息同步就行了。
由于这个机制同时适用于 QUIC 和 TCP,因此 pipeline 是同一个。
下面是一次发布,可以看到发布期间 connection reset 并没有明显的升高:
这种方式要求 TCP 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在自己的控制之内,因此
对典型的数据中心内部访问比较有用;
要用于数据中心外的 TCP 客户端,就要让后者将带给它们的 server_id 再带回来,但这个基本做不到;
即使它们带上了,网络中间处理节点(middleboxes)和防火墙(firewalls)也可能会将这些信息丢弃。
通过将 server_id 嵌入 TCP 头中,我们实现了一种 stateless routing 机制,
前面介绍了流量如何从公网经过内网 LB 到达 backend 主机。再来看在主机内,如何路由流量来保证七层服务(L7 service)发布或重启时不损失任何流量。
这部分内容在 SIGCOMM 2020 论文中有详细介绍。想了解细节的可参考:
Facebook,Zero Downtime Release: Disruption-free Load Balancing of a Multi-Billion User Website[5]. SIGCOMM 2020
L7LB Proxygen 自身也是一个七层服务,我们以它的升级为例来看一下当前发布流程。
1 . 发布前状态:Proxygen 实例上有一些老连接,也在不断接受新连接,
2 . 拉出:拉出之后的实例不再接受新连接,但在一定时间窗口内,继续为老连接提供服务;
a . 这个窗口称为 graceful shutdown(也叫 draining) period,例如设置为 5 或 10 分钟;
b . 拉出一般是通过将 downstream service 的健康监测置为 false 来实现的,例如在这个例子中,就是让 Proxygen 返回给 katran 的健康监测是失败的。
3 . 发布新代码:graceful 窗口段过了之后,不管它上面还有没有老连接,直接开始升级。
一般来说,只要 graceful 时间段设置比较合适,一部分甚至全部老连接能够在这个 窗口内正常退出,从而不会引起用户可见的 spike;但另一方面,如果此时仍然有老 连接,那这些客户端就会收到 tcp reset。
a . 部署新代码,
b . 关闭现有进程,创建一个新进程运行新代码。
4 . 监听并接受新连接:升级之后的 Proxygen 开始正常工作, 最终达到和升级之前同等水平的一个连接状态。
很多公司都是用的以上那种发布方式,它的实现成本比较低,但也存在几个问题:
从 graceful shutdown 开始,到新代码已经接入了正常量级的流量,这段时间内 系统容量并没有达到系统资源所能支撑的最大值, 例如三个 backend 本来最大能支撑 3N 个连接,那在升级其中一台的时间段内,系统能支撑的最大连接数就会小于 3N,在 2N~3N 之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都避免在业务高峰(而是选择类似周日凌晨五点这样的时间点)做这种变更的原因之一。 2. 发布周期太长
假设有 100 台机器,分成 100 个批次(phase),每次发布一台, 如果 graceful time 是 10 分钟,一次发布就需要 1000 分钟,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本质上来说,这种方式扩展性太差,主机或实例数量一多效率就非常低了。
以上分析引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用户无感知的前提下,不损失容量(without losing capacity)且非常快速(very high velocity)地完成发布。
我们在早期自己实现了一个所谓的 zero downtime restart 或称 socket takeover 方案。具体细节见前面提到的 LPC 论文,这里只描述下大概原理:相比于等待老进程的连接完全退出再开始发布,我们的做法是直接创建一个新进程,然后通过一个唯 一的 local socket 将老进程中 TCP listen socket 和 UDP sockets 的文件描述符 (以及 SCM rights)转移到新进程。
如下图所示,发布前,实例正常运行,同时提供 TCP 和 UDP 服务,其中,
接下来开始发布:
1 ~ N
),N+1 ~ +∞
),包括新的 TCP 连接和新的 UDP 连接可以看到,这种方式:
那么,这种方式有什么缺点吗?
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是:这种发布方式需要更多的系统资源,因为对于每个要升级的实例 ,它的新老实例需要并行运行一段时间;而在之前发布模型是干掉老实例再创建新实例, 不会同时运行。
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另一个问题:UDP 流量的分发或称解复用(de-multiplex)。
由于 socket 迁移是在内核做的,而内核没有 QUIC 上下文(在应用层维护),因此 当新老进程同时运行时,内核无法知道对于一个现有 UDP 连接的包,应该送给哪个进程 (因为对于 QUIC 没有 listening socket 或 accepted socket 的概念),因此有些包会到老进程,有些到新进程,如下图左边所示;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用户空间解决方案。例如在 QUIC 场景下,会查看 ConnectionID 等 QUIC 规范中允许携带的元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通过另一个 local socket 转发给相应的老进程,如以上右图所示。
虽然能解决 QUIC 的问题,但可以看出,这种方式非常复杂和脆弱,涉及到大量进程间通信,需要维护许多状态。有没有简单的方式呢?
Socket takeover 方案复杂性和脆弱性的根源在于:为了做到客户端无感,我们在两个进程间共享了同一个 socket。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避免在多个进程之间共享 socket。
这自然使我们想到了 SO_REUSEPORT[6]: 它允许 多个 socket bind 到同一个 port。但这里仍然有一个问题:UDP 包的路由过程是非一致的(no consistent routing for UDP packets),如下图所示:
如果新老实例的 UDP socket bind 到相同端口,那一个实例重启时,哈希结果就会发生变化,导致这个端口上的包发生 misrouting。
另一方面,SO_REUSEPORT 还有性能问题,
因此直接使用 SO_REUSEPORT 是不行的。
我们后退一步,重新思考一下我们的核心需求是什么。有两点:
内核提供了很多功能,但并没有哪个功能是为专门这个场景设计的。因此要彻底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引入某种创新。
最终我们引入了一个 socket 层负载均衡器 bpf_sk_reuseport。
bpf_sk_reuseport
简单来说,
这种设计的好处:
Proxygen 在启动时经常要做一些初始化操作,启动后做一些健康检测工作, 因此在真正开始干活之前还有一段并未 ready 接收请求/流量的窗口 —— 即使它此时已经 bind 到端口了。
在新方案中,我们无需关心这些,应用层自己会判断新进程什么时候可以接受流量 并通知 BPF 程序做流量切换; 3. 性能方面,也解决了前面提到的 UDP 单线程瓶颈; 4. 在包的路由(packet-level routing)方面,还支持根据 CPU 调整路由权重(adjust weight of traffic per-cpu)。例如在多租户环境中,CPU 的利用率可能并不均匀,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实现特定算法来调度,例如选择空闲的 CPU。 5. 最后,未来迭代非常灵活,能支持多种新场景的实验,例如让每个收到包从 CPU 负责处理该包,或者 NUMA 相关的调度。
用一个 BPF_MAP_TYPE_REUSEPORT_SOCKARRAY
类型的 BPF map 来配置转发规则,其中,
<VIP>:<Port>
如下图所示,即使新进程已经起来,但只要还没 ready(BPF map 中仍然指向老进程),
BPF 就继续将所有流量转给老进程,
新进程 ready 后,更新 BPF map,告诉 BPF 程序它可以接收流量了:
BPF 程序就开始将流量转发给新进程了:
前面没提的一点是:我们仍然希望将 UDP 包转发到老进程上,这里实现起来其实就非常简单了:
这也解决了扩展性问题,现在可以并发接收包(one-thread-per-socket),不用担心新进程启动时的 disruptions 或 misrouting 了:
先来看发布过程对业务流量的扰动程度。下图是我们的生产数据中心某次发布的统计,图中有两条线:
可以看到在整个升级期间,丢包数量没有明显变化。
再来看流量分发性能,分别对 socket takeover 和 bpf_sk_reuseport 两种方式加压:
生产环境遇到过一个严重问题:新老进程同时运行期间,观察到 CPU spike 甚至 host locking;但测试环境从来没出现过,而且在实现上我们也没有特别消耗 CPU 的逻辑。
排查之后发现,这个问题跟 BPF 程序没关系,直接原因是
bind("[::1]:443"); /* without SO_REUSEPORT. Succeed. */
bind("[::2]:443"); /* with SO_REUSEPORT. Succeed. */
bind("[::]:443"); /* with SO_REUSEPORT. Still Succeed */
如果有大量 http endpoints,那 key 很可能就是 443 和 80;这会导致 CPU 毛刺甚至机器卡住。
这个问题花了很长时间排查,因此有人在类型场景下遇到类似问题,很可能跟这个有关。相关内核代码[7], 修复见 patch[8]。
bpf_sk_select_reuseport
vs bpf_sk_lookup
Cloudflare 引入了 bpf\_sk\_lookup
[9],
This series proposes a new BPF program type named BPF_PROG_TYPE_SK_LOOKUP,
or BPF sk_lookup for short.
BPF sk_lookup program runs when transport layer is looking up a listening
socket for a new connection request (TCP), or when looking up an
unconnected socket for a packet (UDP).
This serves as a mechanism to overcome the limits of what bind() API allows
to express. Two use-cases driving this work are:
(1) steer packets destined to an IP range, fixed port to a single socket
192.0.2.0/24, port 80 -> NGINX socket
(2) steer packets destined to an IP address, any port to a single socket
198.51.100.1, any port -> L7 proxy socket
更多信息,可参考他们的论文:
The ties that un-bind: decoupling IP from web services and sockets for robust addressing agility at CDN-scale, SIGCOMM 2021
可以看到,它也允许多个 socket bind 到同一个 port,因此与 bpf_sk_select_reuseport
功能有些重叠,因为二者都源于这样一种限制:在收包时,缺少从应用层直接命令内核选择哪个 socket 的控制能力。
但二者也是有区别的:
sk_select_reuseport
与 IP 地址所属的 socket family 是紧耦合的sk_lookup
则将 IP 与 socket 解耦 —— lets it pick any / netns本节介绍了我们的基于 BPF_PROG_TYPE_SK_REUSEPORT 和 BPF_MAP_TYPE_REUSEPORT_SOCKARRAY 实现的新一代发布技术,它能实现主机内新老实例流量的无损切换,优点:
[1]From XDP to Socket: Routing of packets beyond XDP with BPF: https://linuxplumbersconf.org/event/11/contributions/950/
[2]katran: https://engineering.fb.com/2018/05/22/open-source/open-sourcing-katran-a-scalable-network-load-balancer/
[3]BPF TCP header options: https://lwn.net/Articles/827672/
[4]BPF_PROG_TYPE_SK_REUSEPORT
: http://archive.lwn.net:8080/netdev/20180808080131.3014367-1-kafai@fb.com/t/
[5]Zero Downtime Release: Disruption-free Load Balancing of a Multi-Billion User Website: https://dl.acm.org/doi/pdf/10.1145/3387514.3405885
[6]SO_REUSEPORT: https://lwn.net/Articles/542629/
[7]代码: 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v5.10/net/ipv4/inet_connection_sock.c#L376
[8]patch: https://lore.kernel.org/lkml/20200601174049.377204943@linuxfoundation.org/
[9]bpf_sk_lookup
: https://lwn.net/Articles/825103/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917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