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的文件系统(一): OverlayFS 原理

681次阅读  |  发布于1年以前

容器文件系统

之前文章 容器原理 说到容器的核心技术是由 Linux Namespace + Cgroups 实现的。其中在说到 Mount Namespace 中说到,使用 docker exec 进入某个容器后。可以看到一个崭新的文件系统,就类似于 ssh 到某个虚拟机或者物理机上,实际上就是利用 Linux Mount Namespace 隔离实现的。当创建一个容器时,Linux 系统上就会创建一个 对应的 Mount Namespace,那么这个 Mount Namespace 就是该容器的文件系统。

容器的文件系统在用户视角和宿主机的文件系统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其背后的原理却不同。在容器里运行 df 命令,可以看到在容器中根目录(/)的文件系统类型是 overlay,它不是我们在普通 Linux 节点上看到的 Ext4 或者 XFS 之类常见的文件系统。

root@624d08ddaf99:~#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overlay         558G   70G  488G  13% /

为什么需要 OverlayFS

那么这个 OverlayFS 是一个怎样的文件系统,容器为什么使用这种文件系统?

我们知道虚拟机需要 iso 镜像才能启动,那么每个容器也需要一个镜像才能启动。然后这个镜像会包含容器运行的二进制文件、库文件、配置文件,其他的依赖的文件等全部打包成一个 镜像文件。如果使用正常的 EXT4 或者 XFS 文件系统的话,那么每次启动一个容器,就需要把一个镜像文件下载并存储在宿主机上。

比如:假设一个镜像文件的大小是 500MB,那么 100 个容器的话,就需要下载 500MB*100= 50GB 的文件,并且占用 50GB 的磁盘空间。然而在这 50GB 的磁盘空间中,大部分数据都是重复的,因为大部分数据都是镜像的 base 镜像,而且这些 base 镜像基本都是只读的,在容器运行时不会变动。

如说这 100 个容器镜像都是基于 ubuntu:18.04 的,每个容器镜像只是额外复制了 50MB 左右自己的应用程序到 ubuntu: 18.04 里,那么就是说在总共 50GB 的数据里,有 90% 的数据是冗余的。

所以有没有一种文件系统可以达到用户的应用程序可以重复利用 ubuntu:18.04 ?也就是能够有效地减少磁盘上冗余的镜像数据,同时减少冗余的镜像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这类的文件系统被称为 UnionFS。下图就是 UnionFS 解决问题的实现。

UnionFS 这类文件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是把多个目录(处于不同的分区)一起挂载(mount)在一个目录下。这种多目录挂载的方式,正好可以解决我们刚才说的容器镜像的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把 ubuntu18.04 这个基础镜像的文件放在一个目录 ubuntu18.04/ 下,容器自己额外的程序文件 app_1_bin 放在 app_1/ 目录下。

然后,我们把这两个目录挂载到 container_1/ 这个目录下,作为容器 1 看到的文件系统;对于容器 2,就可以把 ubuntu18.04/app_2/ 两个目录一起挂载到 container_2 的目录下。这样在节点上我们只要保留一份 ubuntu18.04 的文件就可以了。可参考下图:

OverlayFS

UnionFS 类似的有很多种实现,Docker 支持 OverlayFS、Fuse-overlayfs、Devicemapper、Btrfs、ZFS、VFS、AUFS(已废弃) 。前面我们在运行 df 的时候,看到的文件系统类型 overlay 指的就是 OverlayFS

在 Linux 内核 3.18 版本中,OverlayFS 代码正式合入 Linux 内核的主分支。在这之后,OverlayFS 也就逐渐成为各个主流 Linux 发行版本里缺省使用的容器文件系统了。

OverlayFS 工作时由四个目录组成:

如何使用

OverlayFS 实现的功能就是将 lower 层和 upper 层联合挂载到 merged 层,使得 merged 层拥有 lower 和 upper 层所有文件、目录。

$ mkdir upper lower_1 lower_2 merged work
$ echo "I'm from lower_1" > lower_1/in_lower_1.txt 
$ echo "I'm from lower_2" > lower_2/in_lower_2.txt 
$ echo "I'm from upper" > upper/in_upper.txt
$ # `in_both` is in both directories
$ echo "I'm from lower_1" > lower_1/in_both.txt 
$ echo "I'm from lower_2" > lower_2/in_both.txt 
$ echo "I'm from upper" > upper/in_both.txt

只需使用 mount 命令即可将 lower、upper 挂载到 merged,用法:mount -t overlay overlay -o lowerdir=<lowerdir1-dir>:<lowerdir2-dir>:<lowerdir3-dir>,upperdir=<upper-dir>,workdir=<work-dir> <merded-dir>

$ mount -t overlay overlay -o lowerdir=./lower_1:./lower_2,upperdir=./upper,workdir=./work ./merged

最终实现的效果就是可以在 ./merged 目录下看到 in_lower_1.txt、in_lower_2.txt、in_upper.txt、in_both.txt

$ find lower_1/ lower_2/ upper/ merged/
lower_1/
lower_1/in_lower_1.txt
lower_1/in_both.txt
lower_2/
lower_2/in_lower_2.txt
lower_2/in_both.txt
upper/
upper/in_upper.txt
upper/in_both.txt
merged/
merged/in_lower_2.txt
merged/in_both.txt
merged/in_upper.txt
merged/in_lower_1.txt

具体挂载实现可参考下图:

上面我们在 upper 目录、lower_1 目录、lower_2 目录都创建了 in_both.txt,同时写入不同的内容。

最终挂载时 upper 层的文件会覆盖 lower 层的文件,所以 merged/in_upper.txt 内容应该是 I'm from upper!

$ cat merged/in_both.txt 
"I'm from upper

当我们挂载完成 OverlayFS 以后,对文件系统的任何操作都只能在 merge dir 中进行,用户不允许再直接或间接的到底层文件系统的原始 lowerdir 或 upperdir 目录下修改文件或目录,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后果(kernel crash除外)。

上面说到 OverlayFS 文件系统的 upper 层是保存更新的文件,就是说我们在 merged 层创建、修改、删除文件、目录时应该都发生在 upper 层。下面看看在 OverlayFS 删除、新建、更新文件是如何实现的?

删除文件

在 merged 目录删除文件或者目录时,存在三种情况:

删除来源于 upper 层 的文件

upper 层用于保存文件的更新,那么这个文件在 upper 层消失

$ cd merged/
$ rm -rf in_upper.txt 
# in_upper.txt 已经删除
$ ls
in_both.txt  in_lower_1.txt  in_lower_2.txt  new_file
# 发现 upper 层 in_upper.txt 也消失了
$ ls -l ../upper/
总用量 8
-rw-r--r--. 1 root root 15 11月  6 20:16 in_both.txt
-rw-r--r--. 1 root root 12 11月  6 20:07 new_file

删除来源于 lower 层的文件

lower 层是只读层,不允许被修改,所以删除该层文件并不会在 lower 层消失,只不过会在 upper 层创建一个 Whiteout 文件,标识这个文件已经删除,在 merged 层起到删除的效果。

Whiteout 文件在用户删除文件时创建,用于屏蔽底层的同名文件,同时该文件在 merge 层是不可见的,所以用户就看不到被删除的文件或目录了。whiteout 文件并非普通文件,而是主次设备号都为 0 的字符设备( 可以通过 mknod <name> c 0 0 命令手动创建 ),当用户在 merge 层通过 ls 命令( 将通过 readddir 系统调用)检查父目录的目录项时,OverlayFS 会自动过过滤掉和 whiteout 文件自身以及和它同名的 lower 层文件和目录,达到了隐藏文件的目的,让用户以为文件已经被删除了。

要删除的文件是 upper 层覆盖 lower层的文件

这种情况 OverlayFS 即需要删除 upper 层对应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或目录,也需要在对应位置创建同名 whiteout文件,让upper层的文件被删除后不至于lower层的文件被暴露出来。

这里我们删除 in_both.txt,该文件是 upper 层覆盖两个 lower 层的文件,删除之后,发现两个 lower 层依然存在该文件,但是 upper 层的 in_both.txt 已经变成 whiteout 文件了。

新建文件

OverlayFS 新建文件同样存在两种情况:

新建的文件在 lower 层中和 upper 层中都不存在对应的文件或目录

这种情况会直接在 upper 层中对应的目录下新创建文件或目录

$ echo 'new file' > merged/new_file
$ ls -l */new_file 
-rw-r--r--. 1 root root 9 11月  6 20:05 merged/new_file
-rw-r--r--. 1 root root 9 11月  6 20:05 upper/new_file

创建一个在 lower 层已经存在且在 upper 层有 whiteout 文件的同名文件

显然该文件已经在 merged 层被删除了,所以用户在 merge 层看不到它们,可以新建一个同名的文件。这种场景下,OverlayFS 需要删除 upper 层中的用新建的文件替换原有的 whiteout文件,这样在 merge 层中看到的文件就是来自 upper 层的新文件了。

这里创建 in_lower_1.txt(该文件来源于 lower 层且之前已经被删除),发现可以创建成功,且在 upper 层用新建的文件替换了原有的 whiteout 文件

修改文件

修改文件同样地会发生在 upper 层,同样存在两情况:

修改来源与 upper 层的文件

这里修改 merged/in_upper.txt(来源于 upper 层),那么在 upper 层该文件也被修改。

$ sed -i 's/new file/update file/g' merged/new_file
$ grep -R 'update file' *
merged/new_file:update file
upper/new_file:update file

写时复制

用户在写文件时,如果文件来自 upper 层,那直接写入即可。但是如果文件来自 lower 层,由于 lower 层文件无法修改,因此需要先复制到 upper 层,然后再往其中写入内容,这就是OverlayFS写时复制(copy-up) 特性。

修改来源于 lower 层的文件

修改 merged/in_lower_2.txt(来源于 lower 层),lower/in_lower_2.txt 不会被修改,同时 upper 层会出现 in_lower_2.txt

这里就是触发了 OverlayFS 的**写时复制(copy-up)**机制。

$ cd merged/
# 更新 in_lower_2.txt
$ echo 'update lower_2' >> in_lower_2.txt
$ cat in_lower_2.txt 
I'm from lower_2
update lower_2
$ ls -l ../upper/
总用量 12
-rw-r--r--. 1 root root   15 11月  6 20:16 in_both.txt
c---------. 1 root root 0, 0 11月  6 20:21 in_lower_1.txt
-rw-r--r--. 1 root root   32 11月  6 20:53 in_lower_2.txt
-rw-r--r--. 1 root root   12 11月  6 20:07 new_file

通过 merged 目录向 in_lower_2.txt 写入新的内容,观察 merged 目录下 in_lower_2.txt 文件的内容,包含原来有的和新写入的,同时观察 upper 目录中,也同样存在一个新的从 lower 目录复制上来的文件 in_lower_2.txt,内容同merge目录中看到的一致。

当然,OverlayFScopy-up 特性并不仅仅在往一个来自 lower 层的文件写入新内容时触发,还有很多的场景会触发,但是基本上都是对 lower 层进行修改会触发,比如:

1)用户以写方式打开来自 lower 层的文件时,对该文件执行 copy-up,即 open()系统调用时带有 O_WRITE 或 O_RDWR 等标识;

2)修改来自 lower 层文件或目录属性或者扩展属性时,对该文件或目录触发 copy-up,例如 chmodchown 或设置 acl 属性等;

3)rename 来自 lower 层文件时,对该文件执行 copy-up

4)对来自 lower 层的文件创建硬链接时,对链接原文件执行 copy-up

5)在来自 lower 层的目录里创建文件、目录、链接等内容时,对其父目录执行 copy-up

6)对来自 lower 层某个文件或目录进行删除、rename、或其它会触发 copy-up 的动作时,其对应的父目录会至下而上递归执行 copy-up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知道了 OverlayFS 是怎么工作了。那么我们可以再想一想,怎么把它运用到容器的镜像文件上?

从系统的 mounts 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 Docker 是怎么用 OverlayFS 来挂载镜像文件的。容器镜像文件可以分成多个层(layer),每层可以对应 OverlayFS 里 lowerdir 的一个目录,lowerdir 支持多个目录,也就可以支持多层的镜像文件。在容器启动后,对镜像文件中修改就会被保存在 upperdir 里了。

$ mount | grep overlay
overlay on /var/lib/docker/overlay2/ee3585aa8e2cd992af3a66db41f54c4d046b5f3758fb87d7f96c140e90e0dfe6/merged type overlay 
(rw,relatime,seclabel,lowerdir=/var/lib/docker/overlay2/l/URC3EYQVHZ23W6KLE3MASVGHSG:/var/lib/docker/overlay2/l/NFMDRCK2PPWPFDSVGPU2YYLJUF,
upperdir=/var/lib/docker/overlay2/ee3585aa8e2cd992af3a66db41f54c4d046b5f3758fb87d7f96c140e90e0dfe6/diff,
workdir=/var/lib/docker/overlay2/ee3585aa8e2cd992af3a66db41f54c4d046b5f3758fb87d7f96c140e90e0dfe6/work)

总结

本文主要解答了容器为什么需要 OverlayFS 的问题,同时详细讲解 OverlayFS 的使用、原理。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917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