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师成长系列 - 能力认知(2)

464次阅读  |  发布于1年以前

架构师认知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解释了能力的体现是认知的不同,一个高级开发和架构师,最核心,最本质的能力应该是体现在认知能力上的。

能力认知(1)

那么,架构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认知,或者核心思考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是什么

我从阿里的job model里面抽离出来关键字(没必要因为阿里喷我,我相信对于架构师的定义其实都差不多)

系统性&体系化思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仍然用上面的问题:java当中如何使用多线程?如何处理线程安全问题?我的回答:不用多线程。为什么?

  1. 从一些危害讲,业务系统处理业务请求,如果使用多线程模型并且使用了sync,非常容易导致请求hang死,并且不利于我们的并发。
  2. 从线程技术上来说,默认是unbound。这会导致很多的内存溢出,并且使用多线程,服务器重启会导致业务处于不可知的状态
  3. 从使用原因来说:业务中使用多线程(有别于Tomcat这种容器中间件)是为了提高并发能力,或者是异步化业务能力。而这两种都有其他的方案来替代。比如高并发,我们可能会进行一些拆分操作,比如异步化,会使用消息队列等
  4. 怎么做呢,比如异步化,我们用消息队列。如果是资源共享,那么尽量做到读,而不是写。如果是共享写,那么根据业务场景尽量拆分,然后归拢业务职责。这也是架构设计中聚合的重要性。很多框架比如netty,都有无锁设计。

我上面简单的说了一下,实际上,阿里内部的研发规范就是不允许使用java线程池的,并且我们业务代码中也不允许请求处理维度使用sync。这体现了哪些方面呢。

体系化

比如我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很随意的拆分成了几个维度来回答:坏处,技术难点,使用场景,最佳实践。

这就是当我们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按照一定的模型思考,然后进行回答。

无论这个模型是什么,他都是体系化的一种。

比如直接回答:1.为什么要用多线程?2.不用多线程有没有别的方案 等等,这些都是思考的一个模型,按照这些维度进行拆分,这些维度进行汇总。就是体系化。

很有趣,读到这里又可以停下来了。

我们可以思考一个事情:如何从一个研发人员成为一个架构师?大家能否想到多个维度的回答?

如果仅仅是聊一下框架或者技术(kafka,redis)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能否按照一个维度拆分?比如我这个文章,就是一个拆分的维度。而开始思考维度,就是架构师需要的一个认知,这也是体系化&系统化思考的表现。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为什么体现了这个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能力:多问一个why。

这个能力是及其重要的,往往我们对于问题的定义高度,就决定了我们的架构高度。

比如刚才的例子:如何处理线程安全问题?

多问一个why:为什么要处理线程安全问题?

可能这个时候就发现:是因为多线程并发访问共享资源问题。

那么我们的方案是不是就可以变成:不访问,主要是不写入共享资源,是不是就没有线程安全问题了?

此外,也可以问:为什么要用多线程?

可能回答是:要处理多任务并行能力,或者任务异步化能力降低请求耗时问题。

那么是不是有别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消息队列。可靠消息异步化能力。

这点非常非常非常重要,重要到应该形成我们的本能。甚至不仅仅是技术方面。

技术上,任何一个框架,都要问,这个框架解决了什么问题。

上面就是整体架构师需要具备的能力认知部分。

希望大家一定要深刻理解结构。这两个字。

关键不在于结构是什么,关键在于要有结构

怎么做

可以从认知结构上和行为习惯上来说我们怎么做到成长。

也可以直接给出答案,我们应该做什么具体的事情。

我还是从这两个维度来描述这个问题。

有没有发现,我说的内容都是总分结构?其实这是非常常用的一个方式。

认知结构

怎么做很简单,就是要多想一点,要知道用什么方法多想一点,多思考一点。而这个方法就是怎么做,思考出来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做到了这点,就会很快的成长。

我会简单的解释一些分析方法。

首先金字塔模型里面说的一个:MECE原则

总结来说就是两个维度:无重复,无遗漏 我们描述一个问题或者事情,应该做到不重复。

比如我们说什么是人类,可以说两个维度:生理性别男,生理性别女(政治正确太可恨了) 这两个维度是不重复的(这里不讨论假定性别问题)。并且是不遗漏的。

如果我们划分是:少年,青年,老年 这就不是一个很好的维度,因为年龄可能存在交叉。

5w2h这个维度思考。

5w其实就可以划分成 2w(分析维度):why what。回答 为什么 和 是什么这个问题。3w(属性维度):when who where 1h :how to do 核心本质怎么做 1h :how much 核心成本,也是ROI。决策的核心维度,投入产出比。(这个非常核心,没有最好的架构,只有最合适的架构)

我讲解5w2h的这个过程,就是自然而然的对5w2h进行维度拆分的过程:分析维度,属性维度,关键方案,关键ROI。我不断的重复这个事情,就是想让大家理解,这些维度都是一个个的方法。我们要形成自己拆维度的习惯。

3why方法

很简单,对于任何问题,我们追问3个为什么。这样就能定义问题的本质,直面我们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我们为什么要获得架构师offer?可能是我们想获得成长和一个好工资。

(这里就明白我们本质需要,我们是看重工资还是真的成长空间?如果是成长,可能是找到几个良师益友,也不一定是换公司)

我们为什么要获得一个好工资?可能是想有更好的生活。

(这里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还是回到了生活本质,可能会引入wlb这个问题,可能架构师就不是这么重要了)

什么是更好的生活?可能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这里可能就会更好的认识自己,所以认知的升级,也是不断加深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

还有很多很多,比如swot,四象限等等。关键是帮助大家打开一个门。这个门就是:我们要多想想,并且我们是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多想想。

具体的事情

这里我都会在后面详细的解释。对于我们技术人员来说。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可以做下面几个事情。

  1. 抽象

我感觉这也是架构的基础,哪怕从架构的第一阶段:框架,开始,都是解决某一类的特定问题。比如ORM框架解决db和java代码之间的映射关系等问题。在我们的实际业务代码中,我们尽量能对我们要实现的功能,多问一个why,也就是多抽象一点。比如一个活动参与次数的功能,我们抽象定义成一个通用的计次服务。这样可以多业务场景复用。比如我们处理业务报错之后的特殊逻辑,可以用AOP+异常处理流程。来做一个通用的框架,可以解决所有分支链路和主业务链路的解耦问题。

  1. 分层定义

按照清晰的维度,进行明显的层次划分。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特性和符合这一层次的关键职责。

在具体的工作中,有个习惯大家可以试试:我们总归有一层设计,是没有业务语义概念的。比如完整的一个insert操作。这个insert sql肯定没有业务语义,完全不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场景需要insert。它只专注于实现insert功能。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不断的抽象出不同的功能。在具体的架构方法里面我会介绍的详细一些。

3.思考业务问题,业务本质与业务价值

要思考我们为什么写代码,是实现某个功能,这个功能最终怎么产生的业务价值,那么对我们的功能就有什么要求?对我们代码的抽象,是架构,对业务本质的抽象,也是架构。业务价值最终决定着我们的架构价值。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917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