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就一直有这种困惑,明明在做着一件事,但总是会去想一些跟事情本身毫不相干的其他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意识的,这种漫无目的思考还停止不了,吃饭、走路、打扫房间,甚至是睡觉,只要是和工作无关( 因为工作时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就会出现这种"思考强迫症"。当时认为,这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是很正常的事,可能正是因为有了思考才证明"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笛卡尔不是说,我思故我在吗?虽然是有些困惑,但是还没有怀疑过。
据说人的一天平均会产生6万个念头,有些念头是稍纵即逝的,有些念头会让你去忍不住思考,这些念头在耗费着脑力,让人觉得很累。就像一台电脑,在系统初装的那一刻,运转速度挺快的,随着应用程序越装越多,垃圾越来越多,电脑的运转速度就慢了下来。
看完我称之为奇书的《当下的力量》后,对"我"有了新的认知,也算是解开了我多年前的那种困惑。
通过思考来证明"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个"我"就是自我( ego ),在书中称为我执,我执的说法来源于佛教。自我总是会通过思考来证明存在感,这种思考从心理时间的维度来看就是迷恋/纠结过去或憧憬/恐惧未来。
迷恋过去就是太认同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取得的成就,无外乎就是金钱、名利等。记得在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有这么一个桥段,女主人公外出旅游时问一对富商夫妇他们是谁,但是富商的回答却是我在某某城市都有房产。难道房产、汽车、金钱、成功就代表"我"吗,只有通过这些才能证明"我"是谁吗?自我想通过各种外在的东西来充实自己,通过追名逐利来找认同感,追求更大的房子,追求更好的汽车,追求更多的金钱,追求更大的成功。殊不知,在这种不断膨胀的对物质追求的欲望面前,其实人人都是穷光蛋。如果你过分的认同这些,就是被自我裹挟了。
对过去发生的不愉快的事过于纠结,从而导致沉侵于过往的负面心理之下。过去做的错事,或者过去发生的悲剧这些都已经发生了,发生的事情不可能再有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要尝试臣服,臣服并不是消极的应对,而是保持积极的沉默,全然的接受已经发生事实,不要抗拒。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事物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取决于个人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围绕该事件可能由个人编织出来的"故事"。
憧憬未来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这样的心理,就是认为拥有了某某事物,发生了某某事情,那么未来一定会更美好。比如通过努力的工作,然后取得了更高的职位,或者有了更高的薪资,那么生活可能就会更好。然后在这种心理下会认为现在是不重要的,只有拥有了某某或者达到某某阶段,我才会解脱。但正是由于有了当下的努力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通往明天的道路正是由当下铸成。当然并不是说努力工作本身不好,我常常对同事或者对自己说,努力工作是应该的,但工作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本末倒置。
对未来抱有恐惧,很容易产品莫名的焦虑心理。比如担心工作做不好,害怕被人背叛,害怕自己会生病,害怕自己会失去某些东西,亦或者是直接对未来很迷茫等等。其实这些统统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当下的失落和焦虑。那你能做什么呢?你能做的就是把当下该做的事情做好,而不要过于在意事情的成功或失败,要知道,很多东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死亡会带走一切不真实的东西。
迷恋/纠结过去或憧憬/恐惧未来这些都是在抗拒当下,认为当下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不能进入当下,那么就无法感受到本我,就会被困在自我编织的囚笼中。当"思考强迫症"无法停止时,可以有意识的转移到对当下的感受中来,感受当前体表的温度,感受微风拂面,感受呼吸的节奏,将注意力专注于当下,抛开杂念,做好当下的事。进入当下,只要有了足够的"临在"意识,就会感受到本我,这才是真实的自我。用曾国藩先生的话说就是: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
对于进入当下,取得全然的临在感,感受本我,这并不是说转变就能转变过来的,越是沉醉于自我就越是难以感受到本我。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练习,通过有意识的放弃自我,不断的增强本我的临在感,才能达到开悟的状态。
很久没有写过非技术类的文章,功力有限,希望能对看到此文的人带来一些帮助。另外不要纠结于文字本身,透过文字传达的意思才是最重要的。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917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