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2月,世界移动通讯大会(MWC)在巴塞罗那召开,今年的演讲嘉宾是日本首富软银集团 CEO 孙正义。
他的演讲主题是《为什么人工智能肯定会超越人类?》。他提到,人类的智能是一个正态分布,IQ 测试假设平均智能是100,标准差是15,因此95%的人的智商在正负两个标准差范围内(即70~130)。爱因斯坦的智商可以达到190,也就是六个标准差,这意味着他比99.99966%的人都要聪明。但是从整体来看,人类的智能是有限的。
人类的智能也几乎固定不变,不会随着时间发展,很难说现代人就比古人聪明,未来的人也未必更聪明。因为智能的生理基础是大脑,人的脑容量只有1300多毫升,包含了300亿个神经元细胞。一万多年前就是如此,再过一万年,大脑可能还是这样大小,不太可能越长越大。
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指甲大小(1平方厘米)的芯片,可以集成上百万个电子元件。有人预测,这个数字每过两年就翻一倍。孙正义的预测是,30年后的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将是现在的100万倍,即1万亿个!相比大脑的神经元细胞(300亿个),他的结论是,人工智能大约在2018年就能达到人类的智力,30年后的2047年,人工智能的 IQ 将达到10000。
(图片说明:2047年的晶体管集成程度,将是2017年的100万倍。)
(图片说明:左下角是人的 IQ,右侧是人工智能的 IQ。)
“你想想,那个时候你的鞋子里内置芯片的电子元件数量,都比你的脑细胞还多。你穿的鞋子都比你聪明。”
2、
孙正义出身底层,祖父是从韩国大邱移民至日本当矿工的朝鲜人。他的巨额财富来自对于未来的准确判断和投资。他早期曾经投资过思科和雅虎,都发了大财。1999年,他遇到了马云,只谈了6分钟,就决定投资2000万美元,成了阿里巴巴最大股东,这笔钱的回报率后来超过2500倍。
如果这一次孙正义依然正确,那么未来不仅仅是鞋子,你的住宅、汽车、手表、马桶等等,所有可以装上芯片的东西都会比你聪明。孙正义说,他的钱都投资在三个领域——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智能机器人——赌这个预言一定成真。
实际上,智能鞋子已经上市了,内置芯片,“搭载六轴传感器,可以测量日常步数,里程,消耗等数据,在开启跑步模式后,还可计算并记录跑步过程中前掌着地,触地时长和腾空比例的专业运动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实时调整运动方式方法。”还有的鞋子会自动系鞋带,“用户穿上时,会激活脚后跟的传感器,运动鞋就开始自动调整松紧”。
现在的鞋就这么先进了,再过30年,它们会变成什么样?
3、
我们周围的所有东西,以后都会装上传感器和芯片,都会具备智能,比人类更聪明。现在已经有了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智能手表、智能电饭煲、智能牙刷、智能内衣……这样的智能产品将会越来越多。
它们收集和处理各种数据,到头来变得比你更了解你。你还记得上个月的今天,你去了哪里,停留了多久,遇到谁,吃了什么吗?你每天几点入睡,每分钟的心跳是多少,有没有做梦?它们都知道。
这些海量的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就可以精确地刻画你,发现你最有可能的行为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们还会自动替你做出最优决策。要是你不知道下一步走哪条路,就让你的鞋做决定好了。
4、
以 GPS 为例,开车去市中心,根本不用自己选路线,导航软件早就选好了。就算很熟悉道路,你最好还是听从软件的安排,因为软件比你掌握更多的信息。有一回,我打的去火车站,出租车司机发现软件给出的路线不是最近的,自做主张抄近路,没料到有一段单行道正在施工,根本走不通。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软件的选择优于你的选择。以后不仅仅是路线,所有的决定都将是软件替你来做。
你想晚上去锻炼,是健身房好,还是马路慢跑好?你的鞋就会告诉你,慢跑比较好,因为天气晴朗,风力适中,公共绿地里面的樱花开了,一路上可以闻到香气,而且你的小区正在流行感冒,健身房里面被感染的可能性大于40%。
再比如公司聚会,你不知道该找谁聊天,但是你的鞋知道。经过分析社交网站的资料,发现你与张小姐的爱好相似,你们上一周还看过相同的电影,碰巧她还是单身,于是你的鞋建议你走向张小姐,互相认识一下。
机器比你聪明,知道你的 DNA,了解你每顿饭摄入的热量,它比你更了解你,还了解其他相关信息,那么最优决策就是自己不要决策了,都听从机器的安排。它的决策才是对你最有利的决策。
5、
如果将来都是人工智能代替人在决策,那么个人、个性、自我这些词就没多大意义了。古希腊神庙刻着一行字,“认识你自己”;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你要听从内心的声音。这些都不必要了。
算法刻画的你,才是真正的你。《未来简史》里面说:
“别再浪费时间研究哲学、冥想或精神分析,你应该系统性地收集自己的生物统计数据,允许算法为你分析这些数据,告诉你你是谁、该做些什么。”
曾经有一本畅销书《内向者优势》,解释内向和外向根本不是性格问题,而是生理问题。内向者的多巴胺分泌比较少,在公开场合容易产生疲倦,而外向者的多巴胺分泌比较多,人越多越容易兴奋。将来,人工智能会精确知道每一类活动的多巴胺指数,选出最合适你的活动,这比你自己选择可靠多了。
6、
以前,人们认为,“智能”和“意识”差不多是同义词,不能独立存在,只有具备意识的生物才可能具备智能。
人工智能的兴起,使得这种想法不成立了。智能完全可以不需要意识,独立存在。没有意识的机器,也可以具备智能。这种无意识的智能,依靠的不是认知,而是模式匹配。我新买了一台扫地机器人,它对我家的房型一清二楚,根本不会撞墙。原因不是它意识到那里有墙,而是经过第一天的反复试错以后,它记住了那里没有路。再比如,机器能够认出照片里的鸟,不是因为它认识鸟,而是因为它发现这个形状可以与数据库里面鸟的形状匹配。
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最受企业欢迎。因为企业需要的是智能,而不是意识。员工如果能够减少个人意识,增加更多的生产线上的智能,就能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你的鞋一天天变得更加智能,你由于不用决策了,你本人的智能高低也就不重要了,你的自我意识也会变得淡漠,因为发展个性的结果,无非就是变成你的鞋预测你将会成为的样子。最终来说,人工智能不仅取代了一部分人的智能,还将使得人们缺乏个人意识,不知道自己主张什么,想要什么,因为软件都替你安排好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可能也不必要了,因为一人一票的公民投票有一个前提:每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917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