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是2016年最火爆的互联网热点之一,各大网络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直播平台。从最早的游戏直播、歌舞直播,发展到现在的包罗万象。你只要打开手机摄像头,就可以随时随地直播,逛街直播、聚餐直播、烧菜直播等都出现了。
直播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种大众娱乐。2016年9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了《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有这样一条。
“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
这就是说,直播的时候,你不能把自己称为电视台。这条规定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因为绝大多数直播都是一个人在搞,那么有没有可能,一个人就能办一个电视台呢?
传统的电视台,一个人肯定办不起来。三个最基本的岗位——采访、编辑、播出——一个人是搞不定的。我国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哪怕消息都靠通讯员,也往往有几十人的编制。
互联网不一样:播出不用操心,只要摄像头对准自己就可以;节目内容就是直播主题加上旁白(歌舞类直播还要唱歌跳舞);提前做一些准备,当然最好,没有任何准备,想到哪里说到哪里,问题也不大。所以,互联网直播完全可以一个人包办。事实上,很多人已经把直播当职业了,每天晚上都开台,从晚饭后一直直播到半夜,靠粉丝打赏来赚钱。这种情况下,就等于一个人做了一个频道,不仅采、编、播集于一身,还集成了广告部门。从功能上来讲,一个互联网直播间就是一个微型的网络电视台了。
《长江日报》曾经报道过武汉一个网络主播的生活。
“谭洁一周5天,从14时到16时直播。一个自拍竿,一部手机,一个充电器,每天谭洁拿着手机在武汉三镇到处逛,直播自己吃饭、坐公交、买衣服、逛街等日常生活以及所见所想。记者在江汉路中心百货的麦当劳见到了谭洁,当时直播平台上有3万多人正在线看她。……谭洁粉丝多,除了6000元的底薪,加上“礼物提成”,一个月能拿2万左右。”
美国有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讲的是主人公楚门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里面,每天24小时的生活都被制作成肥皂剧,向全世界播出。上文的那位谭洁姑娘,已经把这段情节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不同的是,楚门的背后是一个上百人的团队,而谭洁只有一个人。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个微型媒体,就像无数座移动的小电视台,每时每刻向外界发送着信号,那么媒体的生态就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是大媒体时代,一个城市只有几家媒体,所有人从这些媒体获取消息。现在是微媒体时代,周围到处是形形色色的媒体。你不仅消费别人提供的消息,自己也在源源不断地“播放”消息。用计算机术语来说,以前的媒体生态是“中央集中式”,现在是“网状分布式”,媒体分子化了。
这种媒体生态的根本性变化,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传统的大媒体公司将会遭遇生存危机。遍地开花的微媒体,使得人们不再那么需要那些大媒体公司了。许多传统媒体会死去,那些最优秀的媒体还会继续生存下去,因为它们是公认的可靠消息来源。
微媒体会变得比大媒体更受欢迎,其中一些会走上商业化运营的道路,最终变成大型媒体公司。对于用户来说,收看大媒体的节目与收看微媒体的节目,并无差异,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大媒体将被迫与微媒体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这对于微媒体是巨大的机会。不管你是谁,都有机会成名15分钟。那些大媒体的广告客户,完全可能变成你的广告客户。
其次,媒体的节目导向将发生变化。总体上,大媒体的节目虽然制作更精良,但是成本较高(用户不得不看广告),有更多商业化的成分,它们的目标是生产出来的内容,给尽可能多的人看。
微媒体不一样,它根本不是商业驱动的,而是以兴趣和自我展示为主要诉求。你收看微媒体,其实就是在收看主播的个性和想法。所以,微媒体兴起后,媒体的视角将由宏观(社会、经济、政治、历史等等)转向更微观、更自我。
再次,以后不会再有超大型的媒体公司,只会有超大型的媒体平台。这已经是互联网时代的普遍趋势了:世界最大出租车公司 Uber 不拥有任何出租车,最大内容提供商 Facebook 不生产任何内容,最大网商阿里巴巴不拥有任何商店,最大旅馆 Airbnb 不拥有任何房间。同样的,未来最大的媒体将不生产任何内容,只提供内容的消费和交易的平台,现在的 Youtube 已经初具这样的雏形了。
最后,媒体会变得极度廉价化,以前是每个人都拥有个人主页(Facebook、微信、微博都是个人主页平台),将来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媒体。微媒体为个人带来了极大机会,让你把自己传播出去。以前,人们盼着上电视,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谁;将来你的个人媒体上,你永远都是主角。问题是如何吸引别人来看,媒体推广将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微媒体的时代,你必须学会如何把自己传播出去。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9179号-8